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武漢5月19日電 題:海外華文媒體探訪湖北 感受科創發展之新

作者 武一力

“以前,湖北給我的印象是文化底蘊深厚、自然風光秀美,這次來卻被這裏科技創新的發展勢頭震撼。”意大利僑網總編輯王衛平說。

5月13日至19日,來自美國、日本、法國、埃及、澳大利亞等16個國家的19位海外華文媒體代表來到湖北,走訪武漢、宜昌兩地。

5月14日,海外華文媒體代表在武漢東湖高新區體驗光谷空軌。劉康 攝

“如果用一個字形容武漢,那就是‘新’。”日本《中文導報》記者孫輝稱,空中“飛”的是空軌列車,地上跑的是無人駕駛汽車。無論是產業、交通還是建築,一切都給人欣欣向榮、日新月異的感覺。

近年來,湖北加速轉型升級,光電子信息、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高端裝備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積厚成勢。以“光芯屏端網”爲特色的武漢東湖高新區,成爲全球最大光通信研發生產基地,5700餘家高新技術企業在此聚集。

在武漢經開區,《歐洲僑報》社長高進感嘆中國新能源汽車、智能無人駕駛發展迅猛。“這讓世界看到了‘中國造’‘湖北造’的實力。”他認爲,湖北地處中部地區,汽車配套產業完善,在把汽車產業進一步做大做強同時,可發揮輻射帶動作用,與長江中游城市羣深化合作,共同促進區域性大市場形成。

“我從廣州乘高鐵來武漢只用了4個多小時,非常方便快捷。”馬來西亞《亞洲時報》記者江雪鴻感嘆,中國高鐵建設速度和技術發展很快。

眼下的湖北,正重塑鏈接陸海空樞紐優勢,加速從“九省通衢”邁向“九州通衢”。乘高鐵從湖北出發,4小時可達中國80%的重要城市;萬噸巨輪可通過長江直達武漢;空中絲路暢達全球,亞洲最大的專業貨運機場鄂州花湖國際機場建成投入使用,已開通國際國內貨運航線64條。

5月16日晚,一艘遊船行駛在長江宜昌段。吳淘淘 攝

在《非洲華僑週報》主編張月看來,湖北雖處中國內陸,但憑藉優越的科教及交通優勢,近年來國際化水平顯著提升。她認爲,通過加強與國際城市的文化、教育、旅遊等方面交流合作,能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助力湖北加速成爲內陸開放新高地,更好地發揮中部地區崛起的戰略支點作用。(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