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據央視新聞,國家發改委透露,目前,增發國債項目已落地的1.5萬個項目中,1.1萬個已經開工建設,開工率達到72%,剩餘項目將力爭在6月底前全部開工。

據悉,目前,災後恢復重建項目總體進展比較快,京津冀3省市的項目開工率已達到95%;一批學校、醫院、供水、道路等災後重建的民生項目已基本完工,可以及時投入使用。

去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批准國務院增發國債和2023年中央預算調整方案的決議,明確中央財政將在當年四季度增發2023年國債1萬億元。

1萬億元增發國債資金的投向主要用於8個方向,即災後恢復重建,支持以京津冀爲重點的華北地區等災後恢復重建和提升防災減災能力,促進災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和經濟發展恢復到災前的水平;以海河、松花江流域等北方地區爲重點的骨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點防洪工程;灌區建設改造和重點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澇能力提升行動;重點自然災害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工程;東北地區和京津冀受災地區等高標準農田建設。

值得注意的是,增發的1萬億元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使用,全部列爲中央財政赤字,還本付息由中央承擔,不增加地方償還負擔。

在國新辦今年3月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劉蘇社介紹,到今年2月,已經分三批下達完畢1萬億元增發國債項目清單,增發國債資金已經全部落實到1.5萬個具體項目。

“從支持領域看,1萬億元增發國債中,超過一半用於防洪排澇等相關水利設施建設,超過2000億元用於京津冀等地的災後重建,其餘資金主要用於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以及森林火災等綜合防治體系建設。”劉蘇社說。

劉蘇社表示,國家發改委建立了增發國債項目的調度機制,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全面調度。將督促地方加快工作進度,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實地督導,推動這些項目在今年上半年全部開工,在年內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特別是督促部分災後重建項目在今年汛期前建成投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