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5月19日消息(記者孫永)據中央廣播電視總檯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神舟十八號航天員乘組自進駐空間站以來,陸續開展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此外,隨神舟十七號3名航天員一起返回的71件艙外暴露實驗裝置及科學實驗樣品,也已被送往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進行分析研究。

神舟十八號航天員近日完成了材料艙外暴露實驗裝置組裝、測試及第二次出艙安裝相關工作。其中,依託固液複合潤滑摩擦學實驗箱開展的“空間用固液複合潤滑材料的設計、界面作用機理及艙外驗證”項目,有望在嚴苛的空間環境中實現機械運動的“超潤滑”或近零磨損,在科學上揭示潤滑材料在真實空間環境中的潤滑演變過程和損傷機制等。三名航天員還完成了無容器材料實驗櫃實驗腔體的樣品更換、軸心機構維護等工作。

此外,近日由神舟十七號飛船帶回地面的71件艙外暴露實驗裝置及科學實驗樣品也已展開研究。據瞭解,在航天器、空間站等航天設施上,潤滑劑的作用非常大,可以延長航天器服役時間,比如太陽翼的展開、收起,以及天線系統的轉動等都需要潤滑材料。此次艙外暴露的就是潤滑材料和實驗裝置,可以更好驗證材料的可靠性。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德生:空間科學實驗它的環境因素包括超高真空、高低溫交變,還有一個是空間輻照環境,主要包括微重力和空間一些輻照,特別是原子氧輻照對潤滑薄膜材料的損傷規律的一些研究。

接下來,研究人員將在實驗室中對這些經過空間暴露的實驗材料進行分析,爲未來研發壽命更長、可靠度更高的潤滑材料提供技術儲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