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塗,開始工作!”在算谷浪潮科技園項目施工現場,一臺白色機器人接收到指令後,立即開始工作。上料、規劃路徑、噴塗、自動規避門窗……各項操作有條不紊。

“這是我們和山東浪潮浩嶽建築科技有限公司聯合研發的噴塗機器人,目前正在測試階段。”日前,浪潮智能終端有限公司研發中心技術總監宋明介紹,通過這臺機器人,不但可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勞動強度,還能保證塗裝質量、降低安全風險。

作爲我國人工智能領軍企業,浪潮集團大力推動AI產業化,在製造、交通、冶金、糧食、建築、智慧城市等行業領域實現落地。比如,基於浪潮海嶽軟件打造的中鐵裝備智能工廠,生產效率提升10%—15%,產品交付週期縮短5%—10%,綜合成本降低3%—5%,實現了由“製造”向“智造”的跨越式轉變。

人工智能是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新興技術,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引擎。今年我國首次將“人工智能+”行動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眼下,山東正積極擁抱“人工智能+”,努力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搶佔先機。

濟南正以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雙區同建”爲抓手,持續深入開展“AI泉城”賦能行動,打造數字先鋒城市。

近日,濟南市森林防滅火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接到天基衛星監測預警信息,某山區有火情需要覈實確認。相關部門立即調用附近無人機進行空中核查,並確認火情信息。因發現及時,火情得到基本控制,無人員傷亡。

“基於神思電子自研的全息超融合數據智能計算技術和多模態人工智能算法,我們牽頭完成了濟南市森林防滅火安全風險綜合監測預警平臺,通過整合衛星、無人機和紅外熱成像攝像機的監測數據,打造‘AI哨兵’,構建起天空地一體化應急巡檢力量,提高了火情預警和響應速度,爲築牢森林防滅火安全屏障提供數字化支撐。”神思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學家閔萬里介紹。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是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基石,濟南算力產業發達,新一代信息技術企業較多,而且人工智能應用場景豐富,這些都爲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提供了好土壤。”濟南市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聯盟祕書長蔣永祥介紹,濟南將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算力、算法、算數產業,持續推動人工智能賦能製造、教育、醫療、能源、物流等領域,力爭到2025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500億級,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2000億級。

4月28日,在位於青島市嶗山區的青島人工智能計算中心運營平臺大屏幕上,不停跳動的數字顯示着幾十家企業的算力應用數據峯值。

計算中心基於華爲昇騰AI基礎軟硬件平臺建設,首期建設100P算力。“100P算力是什麼概念?計算速度達每秒10億億次,相當於5萬臺高性能計算機的算力。”計算中心首席運營官孫笑笑介紹,目前,計算中心已與海爾、海信、中國海洋大學等50多家企業、高校院所合作,爲智慧海洋、智慧交通、智能製造等領域提供算力支撐,孵化了130多個場景化解決方案。

例如,在家電領域,計算中心正助力訓練海信視像星海大模型和海爾卡奧斯工業大模型,幫助青島傳統產業培育新業務新模式。海信視像科技研發中心副總經理朱春波說,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傳統電視的角色定位正從視聽工具向家庭助理轉變,這是電視產業轉型升級的大勢所趨,也給電視產業帶來了新的機會。

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關鍵在於易於獲取、價格普惠、隨用隨取的算力。青島適度超前、科學有序佈局算力基礎設施,計算中心所在的青島市人工智能產業園是長江以北首個“雙算力”園區,還擁有青島“海之心”計算中心,未來產業園算力規模將達到600P。

青島高科技工業園管委會副主任宋寧寧介紹,自產業園掛牌運營以來已吸引54個項目落戶,目前,產業園集聚人工智能相關企業200餘家。

據統計,2023年,青島人工智能產業營業額達到684.4億元,同比增長34%,擁有人工智能企業500餘家,走出了一條“以創新拓場景、以場景帶應用、以應用促產業”的青島之路,在智能家電、智能製造、智能硬件等領域形成先發優勢。

(記者 王健 白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