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萍乡日报

名师推介:

黄英,中小学语文高级教师,先后在小学、初中、高中任教,现任市中小学语文教研员。曾获评江西省骨干教师、萍乡市学科带头人、萍乡市优秀教师、萍乡市教研先进个人;在省、市、区级优质课比赛中多次获一等奖,参与五项省级课题,多次担任名师工作室、基础教育课题中心组核心成员。

萍乡六中七(3)班 胡靓屹

母亲有个香奁,半尺有余,样式古朴的锁扣似诉说着时光的流逝,里面尽是些零零碎碎的物件,其中最吸引我目光的是一只小小的掏耳勺。

竹质的它,薄薄的一片,往昔的青翠早已不见踪影,通体泛着微黄,许是多年的摩挲,竟透着晶莹温润的光。

母亲特别爱在阳光灿烂的日子,搬出一大一小两把椅子放于阳台,轻声唤着在楼下愉快玩耍的我。待我上前,便掏出口袋中洁白的手绢拭去我额头的汗。

母亲坐大椅子,我坐小椅子,我将头斜枕在母亲柔软且温暖的大腿上,半眯着眼。母亲先用酒精给掏耳勺消毒,再轻捻着那薄薄竹片,顺着我的耳道温柔地轻掏着。窗外呢喃的鸟鸣于耳畔响起,伴着日光的暖和草木的香。

要是母亲动作大了些,我便呲着牙,咧着嘴,跺着脚,撒着娇。母亲一边放下掏耳勺,轻抚着我的耳廓,一边在耳边轻语着:“弄疼你了吧!妈妈给你吹一下。小时候,你外婆给我掏耳朵,有时弄疼了我,她总会慈爱地揉着我的耳朵,轻轻地吹吹气,轻声问我:‘好些了么?’”。母亲声线飘渺,似春日的风与无边的爱,藏形匿影却又无处不在。

“有用吗?”

“有用极了!我马上就不疼了!”不用抬头,我仿佛看到了母亲脸上泛起的浅笑。

有时,一大一小两把椅子上坐的不是母亲和我,而是母亲和外婆,外婆的头斜枕在母亲大腿上,母亲手中的掏耳勺在轻柔地掏着。岁月将外婆满头青丝染成了白发,额头和眼角也刻下了或深或浅的细纹。外婆絮叨着:“小时候,我给你掏,老了你来帮我掏!”母亲温柔地笑着,掏着,柔声回应着。泪水湿润了我的眼眶,模糊了我的双眸。那一刻,我竟分不清哪一个是外婆,哪一个是母亲。

母亲又唤着我的小名,我安静地斜靠在母亲的大腿上,当母亲的手不经意拂过我的脸庞,一缕熟悉的味道悠悠而至,是外婆的味道?是母亲的味道?亦或是爱的味道?

掏耳勺依旧静静地躺在香奁之中,不言不语,只是散发着古老的味道,沁漉着弥新的亲情。

(指导老师:黄英)

黄英老师点评:

这是一篇优美清新的散文。小作者通过掏耳勺这样的一个小物件,母亲给我、母亲给外婆掏耳朵这两个很平常的场景,营造出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体现出两对母女之间的脉脉亲情。字里行间充满了诗意美,让平凡的场景看起来犹如一幅隽永的水墨画卷,使读者能感受到作者对家庭和亲情的深深眷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