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地產行業景氣度不佳,不少A股公司面臨業績和股價“雙殺”,面對這樣的不利局面,有的機構股東也“坐不住了”。

5月17日晚間,在一份臨時提案中,天宸股份(600620.SH)第四大股東杭州清哲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清哲和融7號私募證券投資基金(下稱“杭州清哲”)向公司提出了兩個要求,一是要求回購股份,二是要求明確轉型計劃和措施。

杭州清哲給出提案一的理由是目前公司賬面存在“大額閒置資金未得到有效利用”,且管理團隊未得到有效激勵導致公司經營長期沒有實質性改觀;而提案二的理由是公司必須轉型。

面對股東的“咄咄逼人”,天宸股份斷然拒絕了提案二的同時,認爲提案一“公司賬上長期存在大額閒置現金”的說法與現實不符。

私募股東:公司必須轉型

天宸股份目前主業定位爲房地產和出租車運營。身處在並不算“朝陽”的行業,公司業績近兩年也無法“出淤泥而不染”。

2024年一季度,公司分別錄得營收、淨利淨397.89萬元和-1988.15萬元,同比分別降低93.97%和365.71%。

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7億元,同比增加22.01%;錄得淨利潤約2181萬元,同比減少39.3%;基本每股收益0.03元,同比減少40%。

業績不好,股價也一路下跌。

截至5月17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5.55元,相較2023年的高點13.89元下挫近六成。

面對業績和股價“雙殺”,第四大股東杭州清哲在5月17日提交的臨時提案中提出了兩個要求。

杭州清哲首先要求上市公司在二級市場中以集中競價的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用於管理層股權激勵,回購價格不超過8元/股,資金來源爲公司自有資金。

杭州清哲認爲,天宸股份賬上長期存在大額閒置現金,既沒有投入有效益的生產經營活動,也沒有分紅回報股東,是極大的資源浪費。同時,公司經營長期沒有實質性改觀,戰略轉型的進度和效果也非常不明顯,與管理團隊沒有有效激勵機制、與股東利益沒有綁定有很大關係,需要加大對現有管理層的股權激勵,也爲引進有能力的新的管理人員提供資源。

在提案二中,杭州清哲要求公司董事會和管理層在兩個月內製訂明確的轉型發展規劃。

杭州清哲稱:“鑑於天宸股份目前主業定位房地產和出租車運營,均不屬於朝陽行業,且公司也沒有展現出來在這兩個行業的經營能力和競爭優勢,爲了體現上市公司價值,必須轉型”。

在杭州清哲看來,雖然上市公司董事會很早就明確要轉型大健康和新能源行業,但一直沒有明確的時間表,和真正有效的舉措,以及實際的成果,“戰略轉型需要公司投入巨大的資源,付出額外的努力,給管理團隊制訂明確的目標,並輔之以有吸引力的激勵機制是成功的必備條件”。

杭州清哲表示,“宏觀經濟轉型期間,市場機會稍縱即逝,董事會、管理層需要有必要的緊迫感,讓全體股東看到轉型的決心、明確的計劃、有力的執行和積極的進度。”

公司董事會不買賬

杭州清哲首次現身於天宸股份前十大流通股股東的時間點是2023年第一季度末,當季度末該機構持倉993.57萬股,持股比例爲1.45%。

此後每個季度,杭州清哲均有加倉。從2023年二季度開始的四個季度中,杭州清哲分別加倉15.68萬股、975.58萬股、2126.11萬股和526.59萬股。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杭州清哲持股增至4637.53萬股,持股比例爲6.75%,躍升爲公司第四大股東。

但2023年4月以來,天宸股份股價累計下跌56.91%,區間加權均價爲9.572元/股。若以該區間加權均價來看,杭州清哲的持股已遭遇了不小的浮虧。

用真金白銀加碼公司股票,同時又在股東大會給出懇切意見,對於天宸股份,杭州清哲頗有些“愛之深、責之切”的意味。

但天宸股份董事會卻“並不買賬”。

對於杭州清哲“提案一”中所描述的“公司賬上長期存在大額閒置現金,既沒有投入有效益的生產經營活動,也沒有分紅回報股東,是極大的資源浪費”,上市公司董事會認爲與相關事實不符。

經其瞭解,截至3月31日公司賬面貨幣資金餘額爲4.11億元,其中因銀行開發貸要求開立的資金監管賬戶餘額爲2.74億元(該資金僅限用於歸還銀行貸款本息及相關費用所用)。

同期公司銀行借款餘額爲4.09億元,且部分新能源、房地產項目已開工或已逐步開展,上述事項均需要相應的資金投入。

對於第二項臨時提案,天宸股份認爲,該提案的內容沒有明確議題或具體決議事項,不符合相關規定,不予提交公司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審議。

回絕股東要求的背後,天宸股份管理層近年來的確作出過轉型嘗試。

2015年度,這家區域老牌地產上市公司擬通過併購重組進入環保行業。2016年度,公司停牌重組,擬進入教育行業。但兩次重組均以失敗告終。2020年度,天宸股份“重啓”地產業務,投資建設“天宸健康城”。

對於新能源領域公司也有佈局,在2023年6月召開的股東大會中,審議通過了相關投資議案,計劃投資建設光儲一體新能源產業基地,目前廠房正在建設中。同年10月,在一次機構投資者調研中,公司表示“計劃在新能源項目上投資116億元”。

但在2023年報及今年一季報中,公司並未披露新能源相關業務營收情況,而此前重金打造的“天宸健康城”也成了業績“拖油瓶”,公司表示一季度營收同比下降93.97%的原因是“天宸健康城1A項目未實現房產銷售”。

主業不力、向新能源轉型又遙遙無期,或許天宸股份和股東間的矛盾纔剛剛開始。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