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生態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從國家安全機關了解到,近年來,一些境外非政府組織或基金會,打着“項目調查研究”“生態治理保護”的旗號,非法採集、竊取中國重要自然保護區的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給中國國家安全帶來風險隱患。

“您好,我是某國的教授,專程到此開展跨國學術交流,想與您共同考察本地的生態環境,併爲您提供豐厚的經費報酬!”日前,自稱某國教授的境外人員在本地人的帶領下,在我國某國家級溼地保護區、林場等地,安裝了多個所謂用於“考察生態環境”的儀器設備,建立多處小型觀測試驗場,非法大量採集了我國重要自然保護區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

根據線索,國家安全機關會同有關部門迅速開展工作,及時制止了非法活動。該國教授對其以學術合作爲掩護,蒐集、竊取我國非傳統領域安全數據的事實供認不諱。國家安全機關會同有關部門,依法對該國教授等涉案人員進行處理。

在境外非政府組織支持下,一所外國高校與我國西南地區某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科研管理單位開展所謂自然生態領域科研“項目合作”,並採取利益拉攏、色情引誘等方式將我方人員拉攏“下水”,指使、脅迫其配合非法竊取我國自然保護區各類敏感數據。

國家安全機關工作發現,該境外非政府組織背景複雜,此次所謂“項目合作”實爲某西方大國以開展項目合作爲掩護,在未經我國任何部門批准的情況下,通過違規在我國自然保護區核心區域安裝氣象站、佈設紅外相機設備、開展GPS測繪、竊取我國涉密電腦資料等方式,獲取我國重要自然保護區大量地理、氣象、生物等敏感數據及圖片資料並向境外傳輸,對我國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危害。

通過專案行動,國家安全機關依法對違法違規人員進行了處理,並會同相關部門開展聯合執法消除風險隱患。

保護生態資源數據安全是每個公民的義務和責任,如發現非法採集生態環境數據、伺機破壞生態環境的線索,以及其他危害國家安全的可疑情況,可通過12339國家安全機關舉報受理電話、網絡舉報平臺、國家安全部微信公衆號舉報受理渠道反映,或直接向當地國家安全機關進行舉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