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阜阳日报

全媒体记者 储继明/文 穆可亮/摄

阜阳城市圈,如何深化合作共谋发展?5月17日,作为2024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首届RCEP企业家合作会议活动之一——阜阳城市圈深化合作共谋发展座谈会举办。会上,专家、阜阳市相关部门和单位及13个毗邻县市区负责同志,围绕主题共话合作、共谋发展。副市长虞建斌出席并主持会议。

规划赋能 共促阜阳城市圈高质量发展

会上,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洋兵作题为《战略叠加规划赋能共促阜阳城市圈高质量发展》的发言。

“阜阳地处皖豫两省交界,是合肥、武汉、郑州、徐州等都市圈围空区域,具备发展成为Ⅰ型大城市的条件。”刘洋兵说,阜阳拥有区位、交通、政策、农业、人口五大优势,面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中原城市群和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机遇,进入阶梯递进、提速增效的厚积薄发期。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阜阳城市圈”概念,《安徽省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明确“阜阳城市圈”,为优化国土空间格局提出新方向。

刘洋兵认为,阜阳要发挥区位优势,打造长三角与中部地区联动发展纽带,有效衔接、贯通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高水平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推进“四化同步”,带动皖北全面振兴,加快推动皖北“一圈一区双协同”,推动亳—阜—淮联动发展;构建大交通,加强与周边四大都市圈协调联动,以阜阳为中心构建“123出行交通圈”,阜阳与亳州、淮南、六安、周口、驻马店、信阳等圈内城市实现1小时到合肥、郑州、南京,2小时到省内其他城市及武汉、杭州、上海等区域核心城市,3小时到长三角其他主要城市和北上广深等国内重要城市。

刘洋兵说,阜阳还要在我省融入长三角中发挥大作为,即扩大城市圈辐射范围,推动“双圈联动”,带动亳州、淮南、六安、周口、驻马店、信阳等圈内城市,形成阜阳、合肥双圈一体化发展格局,促进长三角西北翼能级提升,增强对长三角核心区域优质资源辐射外溢的吸引力;以阜阳、合肥为核心,促进“双城互动”,推进“南北合作”,依托阜合产业园区等合作园区,推进资源要素在阜阳城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内部城镇之间流动。

创新联动 绘就文旅联盟新画卷

市文化旅游体育局局长纪兰芳介绍,去年5月17日,皖豫七市21县市区政府领导在阜阳集体宣读倡议书,成立阜阳城市圈暨皖豫“7+1”市文旅联盟,达成文旅合作协议。一年来,联盟成员单位联动开展互动互访活动120余场次,联动发展成果逐步显现。

纪兰芳认为,下一步,应畅通机制,凝聚阜阳城市圈发展合力,建议从政府层面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联动宣传、联动产品、联动市场,阜阳城市圈成员单位一道凝聚发展共识,最大限度释放联动、聚合、共赢效应;创新营销,打响阜阳城市圈文旅品牌,即联盟城市之间通过整合宣传资源,打造过亿级粉丝量的宣传阵地,采取同一话题互推、同一事件互联等方式,抓住线上宣传热点,提升宣传声量,打响阜阳城市圈文旅在全国的影响力;整合资源,打造区域影响力文旅产品,阜阳城市圈成员地市文旅资源丰富且互有差异,应加强跨区域线路设计推广和改革创新,围绕现有历史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风景名胜区、A级景区、特色美食等旅游要素,或围绕淮河文化、老子文化等文化脉络,联动打造阜阳城市圈红色之旅、休闲之旅、研学行等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提升文旅经济贡献度,鼓励各地旅行社建立常态化对接、合作机制,共同针对阜阳城市圈开发精品旅游线路,集中优势宣传资源,通过互发消费券等形式,进一步激活区域性文旅大市场,将联动成效转化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新引擎。

强化空间指引 支撑阜阳城市圈建设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总规划师许李玮在发言中表示,将强化空间指引,支撑阜阳城市圈建设。

促进阜阳能级提升,强化区域服务和带动作用。将阜阳中心城区由200平方公里扩展到359平方公里,依托半小时交通圈,引导阜阳中心城区与阜南同城化、与太和一体化发展,力争到2035年,阜阳城区成为常住人口300万以上的I型大城市。

推动区域协同,强化阜阳城市圈空间联动。包括共建长三角三小时交通圈,构建综合性交通枢纽,提升阜阳机场对合肥、郑州、武汉、徐州等周边机场的疏解功能,推进阜阳至蒙城至宿州铁路、阜黄高铁、沿淮高铁、阜阳港南照综合码头、阜阳西站动车运用所扩建、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等项目的规划建设工作;强化公路对外衔接,加快合周高速、徐州至淮北至阜阳高速、宿迁至阜阳至遂平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推动G220、G344、S255、S205等国省道改建项目,构建与亳州、周口、驻马店等城市一小时“通勤圈”;增强淮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确保饮用水安全;推进王家坝、正阳关、曹集等淮河特大桥建设,打通跨沙颍河、泉河、淮河通道等。

提升内通外联水平 放大阜阳城市圈交通能级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周拥军介绍,阜阳是一座动力十足的枢纽之城,现已形成综合立体交通优势,以“铁公机水”为代表的城市基础设施排名全国第25位、安徽省第2位。“十四五”以来,建成阜阳至淮滨高速公路(安徽段),打通阜阳南部通往信阳市淮滨县的快速通道等,阜阳城市圈互联互通取得初步成效。

周拥军建议,下一步,要协同对接,同步推进公路网络建设,尽快启动宿迁至阜阳至遂平高速公路(阜阳段)前期工作,争取项目早日开工建设;尽快将确山至阜南高速公路纳入《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尽快明确颍上赛涧至淮南寿县正阳关淮河大桥项目实施方案,争取项目尽快启动;加强与河南省固始县、淮滨县合作,加快推进S238王家坝淮河特大桥、S252曹集淮河大桥、徐营交通桥前期工作,力争今年开工建设;通力合作,联动推进水运网络贯通,积极配合河南省新蔡县、淮滨县、固始县,加快推进洪河新蔡至洪河口航运工程等。

阜阳城市圈怎么建“圈里人”有话说

本次座谈会上,13个毗邻县市区、我市部分县市区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建设阜阳城市圈,可以试着用‘五子登科’的路子。”项城市开发区管委会主任苑涛表示,所谓“五子”,即组建一套班子,形成联席会议制度,定期沟通、协商、解决问题;留下一个本子,所有参会方拿出共建合作路线图、时间表;摸清一个底子,摸清各自资源禀赋等;拉出一个单子,定期发布合作成果,奖优促差;蹚出一条路子,摸索出优势互补、以强带弱、同争共创的路子。

平舆县副县长赵志龙认为,应强化“一盘棋”意识,凸显城市圈优势,充分发挥城市圈整体区位、资源优势,互补共赢;强化公共服务普惠,深化社会治理创新探索,加强生产生活领域资源共享程度、公共服务普惠程度,让城市圈建设成果更多惠及城乡居民;优化城市圈交通、医疗、教育等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程度等。

颍泉区区长时新认为,应加快推进产业协同发展,紧盯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和绿色食品四大产业,增强阜阳城市圈核心区对外部要素的吸引力;加快推进交通协同共建,助力打造便捷通畅的开放城市圈;加快推进文旅协同合作,助力打造活力迸发的魅力城市圈;加快推进民生协同改善,助力打造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圈。新闻链接阜阳城市圈各领域合作成效初显

记者从本次座谈会上获悉,阜阳城市圈成立以来,各领域合作取得初步成效。

产业协同成效初显。阜阳城市圈暨皖豫“7+1”市文旅联盟成立后,整合地区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推进文旅项目交流合作,打造了高水平文旅活动品牌;加强区域招商引资,2023阜阳投资贸易洽谈会为毗邻县市区推介项目总投资额超2500亿元;强化区域优势产业协作,与亳州市联合申报的“安徽省亳药产业集群”获批2022年国家农业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积极开展区域农业科研合作,安徽恒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河南省漯河市农科院培育的小麦品种“恒进麦9号”通过国审,年销售达600万公斤。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徐州至淮北至阜阳、合肥至阜阳至周口高速和皖北城际铁路加快实施,阜阳至淮滨高速即将全线贯通,淮河(淮滨至三河尖)航道提升工程、洪河新蔡至洪河口航运工程以及阜南至固始淮河大桥、宿迁至阜阳至遂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阜阳港南照综合码头、安徽(阜阳)铁路国际物流港、新扩建的4D级阜阳机场、阜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综合服务平台加速打造。

生态廊道携手共筑。总投资150亿元的淮干王临段整治、重要行蓄洪区建设、洪汝河治理、临淮岗水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治淮项目扎实推进;阜阳与信阳、周口、驻马店、亳州、淮南等市建立水污染联防联控机制,阜南县、颍上县与固始县、淮滨县分别签订水域渔政执法联动协议,共同开展联合执法巡查活动,有力维护了水生生物保护区“四清四无”禁捕秩序。

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初步实现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定期举办城市圈联合教研活动,与谯城区、寿县、淮滨县、新蔡县、沈丘县开展课堂教学展示交流、同课异构等活动,推动教育资源共享;前不久,阜阳市发布《关于推动阜阳城市圈住房公积金一体化发展的通知》,支持13个毗邻县市区的公积金缴存人在阜阳申请公积金贷款买房,推动公积金业务跨市办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