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阜陽日報

全媒體記者 儲繼明/文 穆可亮/攝

阜陽城市圈,如何深化合作共謀發展?5月17日,作爲2024阜陽投資貿易洽談會、首屆RCEP企業家合作會議活動之一——阜陽城市圈深化合作共謀發展座談會舉辦。會上,專家、阜陽市相關部門和單位及13個毗鄰縣市區負責同志,圍繞主題共話合作、共謀發展。副市長虞建斌出席並主持會議。

規劃賦能 共促阜陽城市圈高質量發展

會上,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洋兵作題爲《戰略疊加規劃賦能共促阜陽城市圈高質量發展》的發言。

“阜陽地處皖豫兩省交界,是合肥、武漢、鄭州、徐州等都市圈圍空區域,具備發展成爲Ⅰ型大城市的條件。”劉洋兵說,阜陽擁有區位、交通、政策、農業、人口五大優勢,面臨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高質量發展、中原城市羣和淮河生態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疊加機遇,進入階梯遞進、提速增效的厚積薄發期。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報告中明確“阜陽城市圈”概念,《安徽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也在國土空間規劃中明確“阜陽城市圈”,爲優化國土空間格局提出新方向。

劉洋兵認爲,阜陽要發揮區位優勢,打造長三角與中部地區聯動發展紐帶,有效銜接、貫通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中部地區崛起等國家區域重大戰略,深度參與長三角產業分工協作,高水平建設皖北承接產業轉移集聚區;推進“四化同步”,帶動皖北全面振興,加快推動皖北“一圈一區雙協同”,推動亳—阜—淮聯動發展;構建大交通,加強與周邊四大都市圈協調聯動,以阜陽爲中心構建“123出行交通圈”,阜陽與亳州、淮南、六安、周口、駐馬店、信陽等圈內城市實現1小時到合肥、鄭州、南京,2小時到省內其他城市及武漢、杭州、上海等區域核心城市,3小時到長三角其他主要城市和北上廣深等國內重要城市。

劉洋兵說,阜陽還要在我省融入長三角中發揮大作爲,即擴大城市圈輻射範圍,推動“雙圈聯動”,帶動亳州、淮南、六安、周口、駐馬店、信陽等圈內城市,形成阜陽、合肥雙圈一體化發展格局,促進長三角西北翼能級提升,增強對長三角核心區域優質資源輻射外溢的吸引力;以阜陽、合肥爲核心,促進“雙城互動”,推進“南北合作”,依託阜合產業園區等合作園區,推進資源要素在阜陽城市圈和合肥都市圈內部城鎮之間流動。

創新聯動 繪就文旅聯盟新畫卷

市文化旅遊體育局局長紀蘭芳介紹,去年5月17日,皖豫七市21縣市區政府領導在阜陽集體宣讀倡議書,成立阜陽城市圈暨皖豫“7+1”市文旅聯盟,達成文旅合作協議。一年來,聯盟成員單位聯動開展互動互訪活動120餘場次,聯動發展成果逐步顯現。

紀蘭芳認爲,下一步,應暢通機制,凝聚阜陽城市圈發展合力,建議從政府層面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聯動宣傳、聯動產品、聯動市場,阜陽城市圈成員單位一道凝聚發展共識,最大限度釋放聯動、聚合、共贏效應;創新營銷,打響阜陽城市圈文旅品牌,即聯盟城市之間通過整合宣傳資源,打造過億級粉絲量的宣傳陣地,採取同一話題互推、同一事件互聯等方式,抓住線上宣傳熱點,提升宣傳聲量,打響阜陽城市圈文旅在全國的影響力;整合資源,打造區域影響力文旅產品,阜陽城市圈成員地市文旅資源豐富且互有差異,應加強跨區域線路設計推廣和改革創新,圍繞現有歷史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風景名勝區、A級景區、特色美食等旅遊要素,或圍繞淮河文化、老子文化等文化脈絡,聯動打造阜陽城市圈紅色之旅、休閒之旅、研學行等具有吸引力的旅遊產品;提升文旅經濟貢獻度,鼓勵各地旅行社建立常態化對接、合作機制,共同針對阜陽城市圈開發精品旅遊線路,集中優勢宣傳資源,通過互發消費券等形式,進一步激活區域性文旅大市場,將聯動成效轉化爲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新引擎。

強化空間指引 支撐阜陽城市圈建設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規劃師許李瑋在發言中表示,將強化空間指引,支撐阜陽城市圈建設。

促進阜陽能級提升,強化區域服務和帶動作用。將阜陽中心城區由200平方公里擴展到359平方公里,依託半小時交通圈,引導阜陽中心城區與阜南同城化、與太和一體化發展,力爭到2035年,阜陽城區成爲常住人口300萬以上的I型大城市。

推動區域協同,強化阜陽城市圈空間聯動。包括共建長三角三小時交通圈,構建綜合性交通樞紐,提升阜陽機場對合肥、鄭州、武漢、徐州等周邊機場的疏解功能,推進阜陽至蒙城至宿州鐵路、阜黃高鐵、沿淮高鐵、阜陽港南照綜合碼頭、阜陽西站動車運用所擴建、安徽(阜陽)鐵路國際物流港等項目的規劃建設工作;強化公路對外銜接,加快合周高速、徐州至淮北至阜陽高速、宿遷至阜陽至遂平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設,推動G220、G344、S255、S205等國省道改建項目,構建與亳州、周口、駐馬店等城市一小時“通勤圈”;增強淮河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確保飲用水安全;推進王家壩、正陽關、曹集等淮河特大橋建設,打通跨沙潁河、泉河、淮河通道等。

提升內通外聯水平 放大阜陽城市圈交通能級

市交通運輸局局長周擁軍介紹,阜陽是一座動力十足的樞紐之城,現已形成綜合立體交通優勢,以“鐵公機水”爲代表的城市基礎設施排名全國第25位、安徽省第2位。“十四五”以來,建成阜陽至淮濱高速公路(安徽段),打通阜陽南部通往信陽市淮濱縣的快速通道等,阜陽城市圈互聯互通取得初步成效。

周擁軍建議,下一步,要協同對接,同步推進公路網絡建設,儘快啓動宿遷至阜陽至遂平高速公路(阜陽段)前期工作,爭取項目早日開工建設;儘快將確山至阜南高速公路納入《安徽省高速公路網規劃》;儘快明確潁上賽澗至淮南壽縣正陽關淮河大橋項目實施方案,爭取項目儘快啓動;加強與河南省固始縣、淮濱縣合作,加快推進S238王家壩淮河特大橋、S252曹集淮河大橋、徐營交通橋前期工作,力爭今年開工建設;通力合作,聯動推進水運網絡貫通,積極配合河南省新蔡縣、淮濱縣、固始縣,加快推進洪河新蔡至洪河口航運工程等。

阜陽城市圈怎麼建“圈裏人”有話說

本次座談會上,13個毗鄰縣市區、我市部分縣市區負責同志作交流發言。

“建設阜陽城市圈,可以試着用‘五子登科’的路子。”項城市開發區管委會主任苑濤表示,所謂“五子”,即組建一套班子,形成聯席會議制度,定期溝通、協商、解決問題;留下一個本子,所有參會方拿出共建合作路線圖、時間表;摸清一個底子,摸清各自資源稟賦等;拉出一個單子,定期發佈合作成果,獎優促差;蹚出一條路子,摸索出優勢互補、以強帶弱、同爭共創的路子。

平輿縣副縣長趙志龍認爲,應強化“一盤棋”意識,凸顯城市圈優勢,充分發揮城市圈整體區位、資源優勢,互補共贏;強化公共服務普惠,深化社會治理創新探索,加強生產生活領域資源共享程度、公共服務普惠程度,讓城市圈建設成果更多惠及城鄉居民;優化城市圈交通、醫療、教育等資源的利用率和利用程度等。

潁泉區區長時新認爲,應加快推進產業協同發展,緊盯新能源汽車、新材料、新能源和綠色食品四大產業,增強阜陽城市圈核心區對外部要素的吸引力;加快推進交通協同共建,助力打造便捷通暢的開放城市圈;加快推進文旅協同合作,助力打造活力迸發的魅力城市圈;加快推進民生協同改善,助力打造宜居宜業的幸福城市圈。新聞鏈接阜陽城市圈各領域合作成效初顯

記者從本次座談會上獲悉,阜陽城市圈成立以來,各領域合作取得初步成效。

產業協同成效初顯。阜陽城市圈暨皖豫“7+1”市文旅聯盟成立後,整合地區優秀文化和旅遊資源,推進文旅項目交流合作,打造了高水平文旅活動品牌;加強區域招商引資,2023阜陽投資貿易洽談會爲毗鄰縣市區推介項目總投資額超2500億元;強化區域優勢產業協作,與亳州市聯合申報的“安徽省亳藥產業集羣”獲批2022年國家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積極開展區域農業科研合作,安徽恆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河南省漯河市農科院培育的小麥品種“恆進麥9號”通過國審,年銷售達600萬公斤。

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徐州至淮北至阜陽、合肥至阜陽至周口高速和皖北城際鐵路加快實施,阜陽至淮濱高速即將全線貫通,淮河(淮濱至三河尖)航道提升工程、洪河新蔡至洪河口航運工程以及阜南至固始淮河大橋、宿遷至阜陽至遂平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加快推進,阜陽港南照綜合碼頭、安徽(阜陽)鐵路國際物流港、新擴建的4D級阜陽機場、阜陽保稅物流中心(B型)等綜合服務平臺加速打造。

生態廊道攜手共築。總投資150億元的淮幹王臨段整治、重要行蓄洪區建設、洪汝河治理、臨淮崗水資源綜合利用等重大治淮項目紮實推進;阜陽與信陽、周口、駐馬店、亳州、淮南等市建立水污染聯防聯控機制,阜南縣、潁上縣與固始縣、淮濱縣分別簽訂水域漁政執法聯動協議,共同開展聯合執法巡查活動,有力維護了水生生物保護區“四清四無”禁捕秩序。

公共服務共建共享。初步實現以社會保障卡爲載體建立居民服務“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遊觀光、文化體驗等方面享受“同城待遇”;定期舉辦城市圈聯合教研活動,與譙城區、壽縣、淮濱縣、新蔡縣、沈丘縣開展課堂教學展示交流、同課異構等活動,推動教育資源共享;前不久,阜陽市發佈《關於推動阜陽城市圈住房公積金一體化發展的通知》,支持13個毗鄰縣市區的公積金繳存人在阜陽申請公積金貸款買房,推動公積金業務跨市辦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