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央视网

——在北京的一所血液病专科医院内,一间小厨房成为血液病患儿家庭的温馨港湾和情感依靠。

在中国社会中,“人情味”不仅是一种情感表达,它更深层地体现了一种文化价值观,通过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共同构建起一个温暖的社会支持网络,这种抱团取暖成为个体面对逆境时的力量源泉。

近期,《心理访谈》栏目组所摄制的心灵探访式纪录片中,位于北京南三环外的一所血液病专科医院内,有一个名为“小白春天抗癌厨房”的小空间,“烟火气”里展现的正是这种集体互助精神的“人情味”。

充满烟火气的小厨房

【主持人阿果的心灵探访】

《心理访谈》栏目组主持人阿果走出演播室,贴近生活,进行一次心灵碰撞的深度探访。这间充满烟火气的小厨房,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血液病患儿家属,在这里,阿果从独自带着弟弟求医的河北姑娘身上看到了坚韧与担当,从有泪不轻弹的内蒙男人身上看到了深沉的父爱,从无偿为病友服务的志愿者们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芒。在这里,阿果感受到一种力量,那是身处逆境却依然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面对困境时相互扶持的人间真情。

阿果跟独自带着弟弟求医的河北姑娘聊天

【社会互助的微观缩影】

这个30平米的小厨房,成为了患儿家属们共同的“家”。他们在这里搭伙烹饪,山西大哥的刀削面、四川大姐的烧鸡翅、东北阿姨的饺子、河北妹妹的肉夹馍……这些不仅是美食的交流,更是陌生人之间温情善意的传递,他们分享着家乡的味道,也分享着对抗疾病的勇气和智慧。

小厨房的管理员李景龙因为7岁的儿子患上了白血病,他们辗转多家医院,最后来到了北京,虽然儿子的病情复杂,身为父亲,李景龙内心迷茫又痛苦,但在小厨房的大家庭里,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相同的境遇,让大家有一种心贴心的亲切和温暖,在一日三餐的烟火气里,弥漫着浓浓的人情味,大家实实在在地过着每一个艰难的日子。同时,李景龙力所能及地为其他患儿家庭提供义务服务,这种充实也有利于他保持一种情绪的稳定。医生称,家长稳定的情绪,对患儿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药”。

小白春天不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充满爱、希望和坚持的精神家园。家长们面对孩子治疗的艰辛,彼此之间的互助和支持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在这个小厨房里,每天都有感人的故事在上演。在这里,每个人都是彼此生命中的一束光,照亮了孩子们的康复之路,也温暖了每一个疲惫的心灵。在这里,烟火气的温暖和人情味的关怀共同构成了一种心灵的疗愈力量。

小厨房开在医院内停车场的一角

白血病患儿默默,在无菌病房待了120多天了。

忙碌的小厨房

【互助的循环】

“小白春天”的志愿者们,是这个集体里“爱”的传递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因为曾经历过相似的困境,现在则将心中的爱转化为行动,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家庭。

小厨房的发起人谢飞多年前经历了失子之痛,他将这种痛转化为一种力量,帮助跟自己儿子有着同样病痛的孩子们,想方设法地改善他们和他们家庭的生存环境,希望他们能比自己的孩子更幸运。

小厨房的志愿者李广因为曾经带着弟弟求医走投无路,是小厨房的大家庭给予了他温暖与帮助,弟弟痊愈后,李广成为了这里最为资深的专职志愿者,事无巨细地为大家跑腿。

在这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帮助者,也可能成为被帮助者。这种互助的循环不仅帮助了患儿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也增强了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和信任,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他们是病友,是志愿者,也是亲人。

尽管白血病给患儿和家庭带来了重重考验,但在这个小厨房里,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的力量。孩子们在家长和医生的精心照料下,逐渐恢复活力,他们的笑容和顽皮的身影,成为了这里最美的风景。

康复中的白血病患儿

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深刻的洞察,“小白春天”激励着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寻找成长和转变的机会。它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也不应放弃希望。通过相互扶持和共同努力,我们不仅可以找到前行的动力和方向,并且丰富和提升人生的质量,让生活变得更加有意义。

默默父亲因为不能进无菌病房,隔着门和母子说话。

小白春天抗癌厨房是“人情味”与现代医疗环境交融的产物,展现了当个体遭遇人生逆境时,良性有序的集体提供了强大的情感慰藉和实际帮助。让我们共同祝愿,“小白春天”里的每一个家庭都能迎来属于他们的春天,也愿这份人间真情能够温暖更多人的心。阿果的探访不仅是一次节目录制,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和深刻的人文关怀,让我们看到,在阳光照不到的角落,爱与希望从未缺席。(《心理访谈》编导 谭怡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