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跌價,官司棘手。

記者丨覃毅

編輯丨譚璐

週期演變下,寧波首富的生意,遭遇挫折。

5月中旬,合盛硅業召開業績交流會,68歲的董事長羅立國出席,逐一答覆投資人的提問。

他苦心經營多年的合盛硅業,正行至十字路口。

2023年,公司淨利潤26.23億元,大跌49.05%,連續兩年下滑。

業績處於低谷,公司與原總經理方紅承的股權糾紛案,也還未收場。

羅立國家族能否平穩跨過這波週期,充滿變數。

1

越賣越虧

合盛硅業聚焦硅基新材料、光伏新能源,其主營業務爲工業硅和有機硅,受市場供給影響,產品成交價格不斷下滑。

“即使(硅料)每噸賣七八萬/噸,公司還是能掙錢。”羅立國曾在股東大會上如此表態。

他相信,通過擴張產能,規模效應下,成本會更低。

現在看來,光伏行業週期波動的強大影響,他可能低估了。

財報顯示,2023年,公司產能迅速爬坡,工業硅新增40萬噸項目建成投產,全年產能122萬噸;有機硅新增20萬噸項目建成投產,全年產能173萬噸。

經營方面,以工業硅爲例,去年銷量爲101.7噸,同比增長74.2%,平均售價爲13359元,同比下滑24.35%。

簡言之,加量不加價。

受價格影響,兩大主營業務的毛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工業硅是29.48%,同比減少6.79 個百分點;有機硅爲9.37 %,同比減少23.33 個百分點。

針對在產硅料是否虧本的提問,羅立國未正面回應,只說“會利用現有規模成本優勢及產業鏈一體化協同優勢,靈活應對市場的各種變動”。

他也沒有明確答覆,公司擬建項目會不會繼續按計劃投產。2023年末,合盛的在建工程金額爲381.97億元,同比增長127.49%

據統計,自2021年起,公司通過外部渠道的融資額超500億元,相當於2023年末總資產的62.5%。

爲了籌集資金,2023年初,羅燚、羅燁棟姐弟,又自掏腰包70億元,包攬了公司的定增。此外,羅立國及其子女還有大量股權質押。

2

股權糾紛

經營壓力之下,合盛硅業陷入與前高管的股權糾紛之中。

合盛硅業早期並不是家族企業。2019年後,股東之一的富達實業不斷減持,羅家不斷增持,最終成爲實控人

據天眼查,目前寧波合盛集團、羅燚、羅燁棟、羅立國,分別持有合盛硅業股權的46.24%、16.28%、15.18%、0.89%。而寧波合盛集團又由羅氏三人實控。

與公司股權有關的,還有一場糾紛大戲。公司前總經理方紅承離職後,被公司起訴職務侵佔,迄今仍在庭審階段。

方紅承方面稱,羅氏家族拒絕兌付給自己的應得股權,又以職務侵佔爲由將其告上法庭。

方的家人舉報羅立國僞造公文,大有魚死網破之態。

可以預見,這些法律糾紛,將持續拉扯。

公司內部也不斷出現人事變動,去年,公司董事、副總經理兼董祕龔吉平辭職。

外界認爲,羅立國面臨內憂外患,要歸因於其家族企業的治理文化。

目前,羅立國的女兒羅燚擔任公司副董事長,兒子羅燁棟則擔任總經理。

長女羅燚曾在公司市場部鍛鍊,從基層升至管理層,2021年以465億元的財富,超越娃哈哈宗馥莉,成爲浙江女首富。

90後的羅燁棟,也從合盛控股的地方公司起步,到擔任董事長助理一職,目前已獨當一面。

3

矇眼狂奔

合盛硅業的主營業務較爲單一,主要依靠硅料生產掙錢。

在光伏行業垂直一體化發展趨勢下,羅立國曾佈局下游光伏產業鏈。

2021年,他大手筆砸錢,投資硅片、組件、光伏玻璃和發電站項目,號稱要打造“全球最完整的硅基全產業鏈公司”

目前來看,這些投資很難在收入上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由於公司缺乏下游產業鏈積累,靠賣資源產品的錢,不一定能支撐下游的發展。”一名能源領域人士表示。

矇眼狂奔這幾年,合盛硅業有多個項目尚在投入期

截至2024年3月末,公司的工業硅庫存爲24萬噸,經營活動現金流爲-25.94億元。

資本市場也不看好。

截至5月17日,其股價較2021年的歷史高點跌去超75%,市值蒸發2400億

羅立國的身家也大幅縮水。

今年,他以480億元財富,位列《胡潤全球富豪榜》第442位,仍爲寧波首富。比起一年前750億的身家,已沒了三分之一。

艱難時刻,公司希望穩住軍心。

羅立國計劃在2024年回購公司股份,總金額5-10億元,主要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他還進一步細化公司員工薪酬體系,強化公司治理。

要熬過這輪寒冬,羅氏家族將面臨更多考驗。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