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網消息,截至5月18日,今年已有132只股票被納入ST板塊,其中90只股票被“披星戴帽”。

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十餘家券商出現在了ST板塊公司的股東名單中,有一些券商的持股市值已較入股時大幅縮水。以*ST保力爲例,國信證券“被動”持有的股票市值或已少了1個億,上海證券持股也至少縮水了超500萬元。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券商中國記者分析稱,除投資外,券商之所以出現在ST公司股東名單上,有些是民企紓困等政策性要求導致,有些是新“國九條”擴大了ST的觸發範圍。在沈萌看來,當下環境下,券商可能很難快速減持ST股。

兩家券商踩雷退市股資產大縮水

近日,*ST保力因連續20個交易日的股票收盤價均低於1元,正式停牌揮手作別A股。2016年時,*ST保力(彼時名爲堅瑞消防)曾通過收購動力鋰電池企業沃特瑪100%的股權,進入新能源領域,並一度成爲牛股,市值最高時超過135億元。

如今正式落幕,還創下A股歷史上首隻股價低於1毛錢的個股紀錄,留給投資者的只剩一地雞毛。國信證券、上海證券也因位居*ST保力前十大股東位置上而遭遇資產縮水。

據往期公告,兩家券商都是因股票質押業務被動成爲*ST保力股東。

其中,2021年,沃特瑪實控人李瑤因與國信證券的股票質押回購糾紛,被法院裁定以物抵債,其名下所持有的1.09億股(限售股)保力新股票作價1.14億元抵償給國信證券。而根據*ST保力的相關重整計劃,將逐步對李瑤現持有的股份進行回購註銷,在不能回購註銷前,限售不能解決,國信證券也不能享有表決權、查閱複製權、分紅權、優先認購權等股權功能。

*ST保力最後一個交易日報收0.11元/股,國信證券持有的這1.09億股市值約爲1199萬元。這也意味着,從2020年12月31日過戶到名下到如今,國信證券持有的這些股票或已縮水了1個億。

上海證券的情況與此類似。2022年,堅瑞消防前總經理郭鴻寶因與上海證券的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違約,被法院裁定公開拍賣其名下的4000萬股保力新股票,但流拍。最終法院裁定以股抵債,這4000萬股過戶至上海證券。以2022年末的收盤價1.64元/股計算,這4000萬股股票市值約6560萬元。

2023年,上海證券持有的股票又新增了4000萬股。雖然2023年報未詳細說明這4000萬股從何而來,但年報也提到,報告期內,同樣因股票質押回購交易違約,法院又拍賣了郭鴻寶的4000萬股,但也流拍。也就是說,上海證券新增的這4000萬股或也爲以股抵債。如今,*ST保力退市,上海證券持有的股票市值也只有880萬元。

數家券商出現在ST股十大股東名單上

其實,踩中退市風險股的券商不只國信證券和上海證券。Wind顯示,截至5月18日,今年共有90家上市公司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ST)。其中數家公司的前十大股東中,都出現了券商身影。

如中金財富持有*ST導航的88萬股,且爲第一季度新進股東;東方證券持有*ST中利4320萬股股份,2023年進入持有至今,市值縮水0.34億元;華西證券持有*ST步高213.48萬股,不過相較2023年上半年,已減持了751萬股。

如果將範圍擴至整個ST板塊,則持股的券商更多,涉及廣發證券、長城證券、中信證券、國泰君安、華泰證券、招商證券、中信建投等。梳理往期公告可知,部分券商或系自營盤買入,卻不想投資標的進入ST板塊。有的券商選擇迅速跑路,有的則持續持有。

如中信證券一季度持有ST迪馬1550萬股,已較2023年度減持677萬股,現在ST迪馬最新收盤價爲1元/股。再如ST航高,股價已從2020年末的2.13元/股跌至當前的1.33元/股。國盛證券和中信證券都買入了該股票。其中,國盛證券自2020年持有ST航高3165.49萬股(流通股),至今未減持。中信證券在2022年曾買入ST航高2625.1萬股,但此後一路減持,目前已退出前十大股東。

還有一些券商是以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資產管理計劃的身份出現在ST股的前十大股東位置上。2018年,爲支持民營企業發展、化解股權質押風險,證券行業11家證券公司作爲共同發起人,發起了行業系列資產管理計劃。目前,中泰證券的民企紓困資管計劃仍在ST柯利達股東位置上,不過持股已較2020年入股時減少。

比較特別的是ST百靈,2020年時,中金公司、海通證券、信達證券、申萬宏源、華創證券5家券商的民企紓困資管計劃都曾入股,截至2024年一季度,只留下了華創證券的。不過,一季度股東名單上,還包括中信建投、華泰證券、招商證券等。

需要指出的是,自《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新“國九條”)以及配套政策陸續落地後,ST板塊的行情並不樂觀。截至5月18日,ST板塊指數(884197)略有回升,近一週微漲0.05%,但近一月已累計下跌12.74%。這也意味着券商持有的ST股票市值大概率將縮水。

沈萌對券商中國記者分析稱,或許部分ST股有未來翻身的機會。但券商本質上是金融中介,除了被動持有股份之外,也可能是代客持有。另外,從市場穩定角度來看,當下如果券商快速減持ST股,可能會造成更大的恐慌性拋售,對市場穩定和券商的利益都不利。

原標題:持股三年縮水1億!ST風險股驚現10多家券商

編輯:吳光亮    責編:張松濤    審覈:馮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