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晉旭俊 高謙君

5月1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黃衛、盧春房、何華武、秦順全、張建雲、謝先啓、高宗餘、劉加平、唐洪武、胡亞安及多位鐵路建設領域專家齊聚馬鞍山,參加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建設諮詢研討會並親臨大橋現場調研指導。本次會議由馬鞍山市政府主辦,中鐵大橋局、中鐵大橋院、橋樑智能與綠色建造全國重點實驗室共同承辦。

當日上午,各位院士、專家和與會領導參觀了建設中的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主汊航道橋3號、4號主塔墩,現場聽取了項目建設情況的彙報。調研組一行登上即將封頂的4號主塔墩橋塔頂端,實地察看4號墩鋼混組合橋塔並俯瞰大橋建設進展情況;隨後登上3號墩橋塔公路面,察看主橋鋼樑單懸臂架設和斜拉索安裝情況。

下午,各位院士、專家和與會領導出席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建設諮詢研討會,中國工程院院士盧春房主持會議。會上聽取了合肥鐵路樞紐工程建設指揮部關於大橋建設管理、中鐵大橋院關於大橋設計創新技術、中鐵大橋局關於大橋施工關鍵技術等情況的彙報,並對大橋建設情況進行諮詢研討。

與會院士一致認爲,建設團隊針對超千米雙主跨斜拉橋建造關鍵技術進行了研究及技術攻關,研究方向和技術路線正確,可進一步指導工程建設;大橋基於綠色、智能、全壽命週期設計及建造理念,系統應用了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設備,效果明顯,具有推廣價值;大橋建設管理工作規範,質量良好,安全、工期可控。

同時,針對項目建設狀況,與會院士提出深化超千米雙主跨斜拉橋線形控制及合龍技術研究、及時提煉總結大橋建設技術和管理成果等重要建議。

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是巢馬城際鐵路的控制性工程,由安徽省合馬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建設,中鐵大橋院設計、中鐵大橋局施工,是世界最大跨度三塔斜拉橋。大橋建設工程規模大,科技含量高,成功應用多項“四新”技術,創造了六項世界第一,代表中國橋樑的先進技術水平。

大橋是馬鞍山市及安徽省的地標性建築,是安徽通往長三角地區的新通道。本次10名院士及多位鐵路建設領域專家齊聚馬鞍山調研指導,爲推動馬鞍山長江公鐵大橋又快又好建設,展現大橋建設科技創新成果,打造馬鞍山市及安徽省的靚麗名片增添了更強動力。

新建巢湖至馬鞍山城際鐵路是國家“八縱八橫”高鐵網滬漢蓉快速通道合肥至上海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承接長三角核心區域產業轉移的重要客運專線。起於巢湖東站,向東經含山縣、和縣、鄭蒲港新區、當塗縣、經開區、雨山區、花山區後,引入馬鞍山東站,正線全長61公里,設計時速350公里。沿線設巢湖東(既有)、含山、鄭蒲港、馬鞍山南、馬鞍山東(既有)共計5座車站,其北接合杭高鐵,東聯寧安客專。該項目建成後,在皖江兩岸建起一條快速新通道,對進一步拉近合肥都市圈與南京都市圈之間的時空距離,完善區域高鐵網絡,在助力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等國家戰略實施上具有重要意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