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以“高質量發展與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爲主題的中國人民大學首屆深圳金融論壇在深圳召開,會上成立了中國人民大學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本次論壇由中國人民大學主辦,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聯合承辦,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共同協辦。論壇圍繞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形勢與金融“五篇大文章”等主題,邀請百餘位政產學研專家匯聚一堂,共論高質量發展與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

在上午的全體大會上,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深圳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市委金融工委書記羅晃浩先後致辭。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主持全體大會環節。

張東剛在致辭中指出,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以“高質量發展與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爲主題舉辦首屆深圳金融論壇,成立中國人民大學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不僅是中國人民大學與深圳市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又一共同行動,也是深化校地合作的又一重要成果,更是攜手加快建設金融強國的又一創新探索。植根深圳這片金融理論和實踐沃土,中國人民大學將始終錨定金融強國建設目標,充分發揮一流學科引領作用,聚力打造金融理論研究的前沿基地、服務金融現代化建設的智庫陣地、一流金融人才培養的示範園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金融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以金融強國戰略支撐中國式現代化重點任務,當好建構中國氣派、中國風格、中國特色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的“領頭雁”,做好推進金融業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智囊團”,建好培養堪當建設金融強國重任的時代新人的“人才庫”,爲奮力開拓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爲深圳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提供有力支撐,爲以金融高質量發展助力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羅晃浩向首屆深圳金融論壇的舉辦和中國人民大學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的成立表示祝賀。他指出,四十餘年來,深圳經濟高質量發展,既離不開金融高質量發展,又爲金融高質量發展創造了機遇。今天,中國人民大學在深圳成立金融高等研究院、舉辦首屆深圳金融論壇,圍繞中國宏觀經濟金融形勢與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等主題開展深入研討,將有力推動學科研究、產業發展。深圳將大力支持中國人民大學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的發展,與中國人民大學一道共同構築金融人才高地,爲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撐。

林尚立指出,中國人民大學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的成立,既是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考察調研時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與深圳共同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服務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國家戰略的重要抓手,標誌着中國人民大學和深圳開啓了校地經濟金融合作的新篇章。世界級的灣區必須是世界級的金融科技創新高地。立足深圳和粵港澳大灣區這一戰略支點,中國人民大學成立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着力打造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金融教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基地,以強大的金融學科、金融人才、金融智庫爲支撐,助力粵港澳大灣區金融高質量發展。希望中國人民大學與深圳市攜手並肩、和衷共濟,以實際行動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更加深刻領悟黨對金融工作的全面領導這一根本優勢,更加深刻領悟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這一價值取向,更加深刻領悟建構金融學自主知識體系這一使命任務,爲加快建設高等教育強國、高質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建設和金融強國建設貢獻人大力量。

隨後,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戴相龍,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國家科技部原祕書長、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張景安,原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周延禮,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深圳市政府黨組成員,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主任、市委金融工委書記羅晃浩,深圳市寶安區區長王立德,招商銀行黨委書記、行長王良,中國人民大學黨委書記張東剛,中國人民大學校長林尚立,深圳市教育局副局長王汝津和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教授吳曉求共同爲中國人民大學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揭牌。據悉,中國人民大學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由中國人民大學依託財政金融學院、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共同組建,以“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地方發展,服務社會需求,服務學科建設”爲原則,充分發揮中國人民大學在大金融學科及相關領域的優勢,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致力於將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打造成爲立足深圳、服務粵港澳大灣區、面向全球,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金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創新高地,不斷爲全球金融學科發展貢獻“中國樣本”與“中國方案”。

在主旨演講環節,中國人民銀行原行長戴相龍,原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尚福林,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常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黨組書記馬建堂,中國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教授吳曉求,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原主席沈聯濤先後發言。

戴相龍以“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爲主題作主旨演講。他表示,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亟需建立和完善中國式現代金融體制,保持貨幣信貸供應適度有效,促進融資結構合理,圍繞服務實體經濟做好金融服務的五篇大文章。要深刻認識中國式現代金融體系是保障金融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金融制度。錨定金融強國建設目標,建立中國式現代金融體系,堅定不移走好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要進一步提高中央銀行宏觀調控能力,提高貨幣信貸資金使用效率。保持貨幣供應適度,充分發揮利率政策對金融宏觀調控的作用,爲推進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金融宏觀環境。要着力改善金融業結構,擴大股票融資,逐步改變社會資金“錢多本少”的問題。推動銀行業和保險業高質量發展,不斷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有效防範化解金融風險,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金融體系建設。要全力做好提高金融服務質量的五篇大文章。明確五項金融服務的業務性質,由易到難全鏈條做好五項金融服務,分門別類制定和完善五項金融服務的管理制度,最終爲建立中國式現代金融體系,加快金融強國建設,實現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注入新動能。

尚福林以“新形勢下我國金融業如何更好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服務經濟高質量”爲題作主旨演講。他表示,提升金融業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能力,一是要深刻理解新質生產力對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時代要求。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根本目的是爲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與金融高質量發展、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是緊密相連的,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必須要響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需求。二是要客觀認識金融業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的薄弱環節。主要表現爲金融體系結構難以滿足投融資渠道的需求、金融產品服務難以匹配科技創新的需求和金融風險防控機制難以適應科技創新的特點。要在這些薄弱環節開展研究創新,更好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三是要加快金融強國建設,努力發展新質生產力。要逐步建立結構合理、分工協作的金融市場體系,提升創新能力,釋放市場活力。要不斷完善多樣化、專業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體系,創新金融產品與融資服務,充分發揮科技賦能的作用,提升金融服務的智能化、便捷化水平。要系統建立風險防控機制,確保金融系統穩健運行,主動應對發展新質生產力過程中的風險及不確定性。

馬建堂以“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爲題作主旨演講。他表示,人口是社會經濟活動的基本元素,人口總量和結構的重大變化將對我國的經濟和金融活動造成深遠影響。人口問題始終是我國面臨的全局性、長期性、戰略性問題,關係現代化強國建設和民族復興偉業。他從我國人口發展的歷史趨勢、人口發展的現狀及相應對策建議等方面作了詳細解讀。當前,我國人口發展出現了一些顯著變化,既面臨人口衆多的壓力,又呈現少子化、老齡化、區域人口增減分化的趨勢性特徵。爲此,需要全面認識、正確看待我國人口發展新形勢,從延長人口數量紅利、拓展人口質量紅利、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等方面入手製定相應經濟社會發展政策。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人口發展的重要論述,着眼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戰略安排,完善新時代人口發展戰略,認識、適應、引領人口發展新常態,着力提高人口整體素質,努力保持適度生育水平和人口規模,加快塑造素質優良、總量充裕、結構優化、分佈合理的現代化人力資源,加快實現人口高質量發展,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

李揚圍繞“建立高質量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作主旨演講。他表示,圍繞建立政府債務管理機制,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強調要建立防範化解地方債務風險長效機制、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及優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債務結構。他認爲,有效的政府債務管理機制需回答好三個問題。一是國債發行的必要性。正如中央所指出的,企業和居民等私人部門需求不足、總需求不足仍是我國當前經濟回升向好需要克服的重要挑戰,政府需要通過發債來增加支出、彌合需求缺口。二是國債的購買者結構。政府債務發行有極強的貨幣政策效應,這與國債的購買者結構密切相關。關鍵要建立好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協調機制,實現預期與經濟產出的雙向促進。三是債務的可持續性問題。微觀層面,債務的可持續性取決於債務與息稅收入的比例;宏觀層面則需要考慮債務和可付息收入流的關係。全球債務問題由來已久,四次債務浪潮都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並對其經濟金融發展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此次債務危機既涉及發展中國家,更涉及發達國家,將對世界經濟金融長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希望人大深圳金融高等研究院就此展開深入研究,爲推動我國金融高質量發展貢獻真知灼見。

吳曉求以“建設金融強國,一個艱難而偉大的目標”爲題作主旨演講,他表示,中國在建設金融強國的進程中,既要遵循金融發展的一般邏輯與共性,比如貨幣國際化與金融體系的開放性,也要具備中國特色,兼具硬實力和軟實力。我們要建設的金融強國,應當是服務於中國式現代化、體現金融普惠性並且能夠爲改善國際金融體系作出中國貢獻的金融強國。一方面,建設金融強國,必須具備強大的、有競爭力、有創新能力的實體經濟基礎,爲市場注入源源不斷的、有成長性的資產;另一方面,建設金融強國,必須抓好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這三個關鍵環節。具體來看,第一,市場化是建設金融強國的基本前提。沒有金融的市場化,就不可能滿足各類市場主體日益多樣化的金融需求。第二,法治化是建設金融強國的重要基石。中國要具備完善符合市場經濟原則的制度設計,使全球對中國經濟的成長性發展具有基本信心,爲金融合作打下堅實基礎。第三,國際化是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要不斷提高我國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話語權,提升我國在國際金融活動中的參與度與影響力,穩慎紮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沈聯濤以視頻方式發表主旨演講。他表示,立足中國國情,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在於以人爲本,追求人類幸福與福祉,而非單純追求GDP增長。中國的金融發展有其自身的特色,從銀行體系的建立到人民幣匯率的穩定,再到資本市場的逐步開放,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金融體系。從全球角度看,金融與發展的關係日益清晰。金融的本質在於服務實體經濟和人民的需求,但全球低利率和銀行管理不善可能導致金融系統的脆弱性。由全球多數國家走過的金融發展道路不難分析得出,金融體制與高質量發展緊密相連、息息相關。尤其在地緣政治緊張和供應鏈斷裂的背景下,科技創新對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當前,中國的實體經濟在硬件和基礎設施方面實力雄厚,在軟件和高科技產業方面也展現出強大的發展潛力。我們必須深刻認識到,高質量發展應當建立在知識經濟的基礎上,其目標是爲人民創造和平繁榮的未來。這需要政府部門、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的協同配合,建好建強金融基礎設施,爲市場服務、爲老百姓服務、爲經濟金融大局穩定繁榮發展服務。

19日下午,本次論壇六個平行分論壇同時舉辦。

平行論壇一“中國經濟金融形勢分析與前瞻”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王芳主持論壇。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國家文科一級教授王國剛、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參事室)研究員紀敏、國家外匯管理局外匯研究中心主任丁志傑先後發表主題演講。隨後,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馬勇發佈《中國宏觀金融形勢指數報告》。在主題研討環節,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鍾紅,上海財經大學滴水湖高級金融學院執行院長陳選娟,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研究中心主任楊長江,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錢宗鑫,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王芳,先後圍繞分論壇主題進行發言,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何青主持了主題研討環節。

平行論壇二“科技金融與新質生產力”由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聯合主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塗永紅主持論壇。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易、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新東、北京銀行副行長王健作致辭。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原副理事長王忠民,國家科技部原祕書長、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研究會理事長張景安,中山大學吳小蘭講席教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經濟研究部原部長趙昌文先後發表主題演講。隨後,北京銀行深圳分行黨委書記、行長趙建彰,深圳市創新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王新東,中國人民大學深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執行院長宋科共同爲三方聯合設立的“科技金融聯合創新實驗室”揭牌。在主題研討環節,國家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原副院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改革與發展研究院副院長吳曉華,澳門科技大學原副校長、講席教授蘇育洲,北京銀行公司業務總監房旭,深圳微言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黃聰,李羣自動化聯合創始人、董事長石金博先後圍繞分論壇主題進行發言,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邱志剛主持了主題研討環節。

平行論壇三“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由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共同主辦。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絲路學院副院長、特聘教授,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祕書長王文主持論壇。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院長莊毓敏、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長楊帆作致辭。隨後,《中國ESG評級剖析及未來發展之道》研究報告發布。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長莫萬貴,北京綠色交易所副董事長、北京綠色金融協會祕書長梅德文,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生態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藍虹,深圳排放權交易所副總經理、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聯盟副祕書長林殷先後發表主題演講。在主題研討環節,杜克大學尼古拉斯環境學院教授、崑山杜克大學可持續投資研究項目主任張俊傑,格林美股份有限公司深圳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華文超,聯合綠色發展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戴麒佳先後圍繞分論壇主題進行發言,中國工商銀行深圳市分行副行長楊帆主持了主題研討環節。

平行論壇四“結構轉型中的普惠金融”由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共同主辦。深圳衛視主持人王海東主持論壇。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王軼、招商銀行副行長朱江濤、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祕書長周更強致辭。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周誠君、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普惠金融研究院院長貝多廣、招商銀行普惠金融部總經理王研京先後發表主題演講。隨後,《招商銀行普惠金融服務發展報告》發佈。在主題研討環節,招商局創投首席投資官李忠樺,招商銀行總行交易銀行部總經理劉學武,深圳徵信服務公司常務副總經理劉振,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教授、黨委副書記羅煜,南方電網互聯網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鄭國強先後圍繞分論壇主題進行發言,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財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瞿強主持了主題研討環節。

平行論壇五“養老金融新業態與新模式”由平安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保險研究所共同主辦。平安銀行金融同業部總經理助理楊城主持論壇。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原副校長、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國家一級教授吳曉求,平安銀行首席資金執行官王偉作致辭。原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黨委副書記、副主席周延禮,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席教授馮潤桓,平安養老險黨委委員、養老資管總監呂建勤先後發表主題演講。在主題研討環節,中山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副院長、中山大學嶺南學院教授、政治與公共事務管理學院教授申曙光,平安理財首席產品官劉凱,平安銀行基礎零售部總經理陶然,平安信託信託服務事業部高級董事總經理宮麗平,鵬華基金社保及養老部總經理潘超,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保險系副主任、教授何林圍繞分論壇主題進行發言,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保險系主任、中國保險研究所所長、教授魏麗主持了主題研討環節。

平行論壇六“數字金融與高質量發展”由徽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分行、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共同主辦,金融科技50人論壇協辦。中國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聯席所長、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院長賁聖林主持論壇。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黨委書記孫華玲,徽商銀行深圳分行黨委書記、行長洪偉作致辭。徽商銀行首席信息官王勇,第十四屆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市工商聯主席、總商會會長,朗華集團董事長張春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與實踐研究所所長、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先後發表主題演講。在主題研討環節,清華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金融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周道許,中國人民大學國際併購與投資研究所所長汪昌雲,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楊濤,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法規諮詢部(研究部)主任肖翔圍繞分論壇主題進行發言。中國人民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助理郭彪主持了主題研討環節。

19日晚間,人大深圳·金融家夜話“桃花源裏話未來”舉辦。該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深圳)、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主辦,深圳市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深圳市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財金分會承辦。深圳市中國人民大學校友會會長周錦泉主持了夜話活動。活動中,中國人民大學金融家校友代表齊聚一堂,共話中國金融未來發展。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