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網

新華社江西贛州5月19日電(記者丁文嫺)在一屆奧運會上奪得羽毛球女雙和混雙兩金,還手握五枚世錦賽金牌——37歲的趙芸蕾縱然在賽場上取得過輝煌戰績,而今談起運動員生涯已是雲淡風輕。

她仍然會關注中國隊比賽,期待升國旗奏國歌,但也漸漸有了“作爲普通觀衆”的心態。對於即將到來的巴黎奧運會,她既爲中國羽毛球隊滿額參賽而激動,也認爲賽場上每個人都有機會,要永遠做足面對困難的準備。

圖爲趙芸蕾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

2022年入選世界羽聯名人堂時,趙芸蕾收穫了世界羽聯這樣的評價:“她那個時代最全能的雙打運動員,很長一段時間內,她在混雙和女雙兩個項目上的統治地位無人能及。”

回想競技場上的日子,趙芸蕾承認兼項“非常疲憊、非常辛苦”,經常一日雙賽,“頂到那個份上了,只能堅持”。而當打團體賽時,她上場也會緊張,發球也會手抖,“我就想怎麼在手抖的情況下,保證發球質量不要太差,發過去之後有信心和對方打多拍”。

在趙芸蕾奪取女雙和混雙金牌的倫敦奧運會上,國羽創造包攬五金的佳績。趙芸蕾認爲,國羽一直在世界第一梯隊,“當然,回顧歷史,我們有巔峯,也遇到過低谷,受到過很多其他隊伍的衝擊。但我覺得這是好事,因爲不管面對工作還是學習,跟困難作鬥爭正是不斷超越自己的一個過程”。

2012年8月4日,田卿/趙芸蕾(右)在頒獎儀式上。當日,在倫敦奧運會羽毛球女子雙打決賽中,中國選手田卿/趙芸蕾以2:0擊敗日本選手藤井瑞希/垣巖令佳,奪得冠軍。新華社記者 任正來 攝

目前羽毛球項目的奧運積分賽已經結束,中國隊是唯一一支五個單項均滿額參賽的隊伍。趙芸蕾說她一直關注着國羽,希望中國隊在巴黎取得佳績。但她也表示,場上一切皆有可能,每個人的機會都是均等的。

“並不是說哪個項目之前金牌拿得多,在奧運會上就更有優勢。奧運會是一個公平的舞臺,只要你能進入這個平臺,你就有機會展現自己。最重要的是做好準備,根據自己的特點制定針對性方案。”

她認爲運動員世界排名靠前並不意味在比賽中必然佔優。“比如我以前參加奧運會、世錦賽時,都會受到對手的特別關注,這就很容易暴露問題。廣州亞運會混雙決賽,我們本土作戰,親戚朋友都到現場加油助威,自己也感覺實力在對手之上,但那場球打得非常不好(0:2負於韓國選手)。之後整個運動生涯,我都引以爲戒。”

2010年11月21日,在中國廣州舉行的第16屆亞運會羽毛球混雙比賽中,中國組合趙芸蕾/張楠(後)以0:2不敵韓國組合李孝貞/申白喆,獲得銀牌。

“運動員關注的不只是訓練和比賽,還要對自己的身體進行規劃,學會保持健康,把肌肉、狀態、思想各方面調整到最佳狀態。此外,現在羽毛球的打法更精進,有科技加持,有團隊助力,有心理、營養等各方面保障。整個團隊要各自把好各自的關,這樣下來我覺得還是很有希望在巴黎取得好成績。”趙芸蕾說。

退役後,趙芸蕾探索了一些全新的領域:在北京體育大學和成都體育學院讀書深造,回國家隊當了幾年女雙教練,2021年起到地方從事青少年思政工作。當然,她一直沒忘記推廣羽毛球運動、弘揚體育精神。

“以前做職業運動員的時候,沒有太多機會走向社會、回饋社會。現在沉澱下來以後,特別想把喫苦耐勞、攻堅克難的體育精神跟孩子們分享,向正經歷種種人生選擇的青少年分享。”

就像爲一隻只小船導引正確的航向,在新的人生之路上,趙芸蕾感受到十足的挑戰和壓力,責任更加重大,也更有成就感。

讓她印象深刻的是,幾年前到一所學校參加少先隊員入隊儀式,爲孩子們佩戴紅領巾,後來不斷收到學校反饋,說這批學生表現格外積極上進。而在她教過羽毛球課的班級,老師說這批孩子裏堅持打羽毛球的特別多。這些都讓趙芸蕾真切地感受到榜樣的力量。

5月18日,趙芸蕾在贛州瑞金參加“進校園”活動期間與學生們互動。

這個週末,趙芸蕾在江西贛州參加“中華益動行”紅色體育大會,先後走進瑞金、于都校園,與學生們展開互動。她認爲這個過程既有趣又有意義:“體育是一個載體,當孩子們在賽場上學會了面對挫折、接受挑戰,以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其他困難的時候,就會更容易找到方法解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