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龍巖5月18日訊(通訊員 黃旭 丘智華)近日,在龍巖市老年大學主校區的手工藝術泥塑課堂上,學員們正在跟着非物質文化遺產手工泥塑資深手藝人張小運老師學做小動物,搓圓、按壓、刻畫……學員們每個步驟都細緻入微、有模有樣。

“手工藝術泥塑是咱們老年大學今年新開的課程,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我們看到後都非常感興趣,它不僅能陶冶情操,還能鍛鍊我們的腦力以及手力。”該班班長張玲珠說道。

課上,張小運老師發揮自身所學所長,從手工泥塑的起源、發展及運用,再結合現場實踐教學等方式娓娓道來,在普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知識的同時,激發了大家的學習熱情、開拓了學員視野。

近年來,龍巖市老年大學在課程設置方面積極順應信息化時代,主動應變求變,根據老年朋友的時下需求及時調整、科學設置。隨着全社會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呼聲愈來愈高,閩西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也隨之走進了大衆的視野,該校適時開設閩西漢劇、手工藝術泥塑等具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課程。與此同時,龍巖市老年大學整理編印了《龍巖市市級以上非遺資料讀本(精選)》教材,讓學員們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更直觀、更深刻的認識與瞭解。

不僅如此,龍巖市老年大學還廣泛聽取在校學員的意見建議,瞭解學員心中所需,不斷優化課程設置,在原有的課程基礎上創造新的“吸引點”。如該校於2018年春季學期開設智能手機應用課程,受到了學員們的熱烈追捧,此後相繼開設智能手機攝影應用、智能手機視頻編輯、智能手機抖音應用,手機攝影后期處理等課程,爲喜歡“趕時髦”的老年朋友開闢了深造的學習天地。2024年春季學期該校共開設智能手機應用類課程8門,報名學員多達600餘人,每學期組織開展智能手機應用專題講座2次,越來越多的“無G老人”搖身一變成爲新潮的“5G老人”。

“每學期我都要報名智能手機應用的班級,最先學會了滴滴打車、點外賣、線上預約醫生等,現在拍攝視頻及後期編輯也遊刃有餘,我的智能手機使用水平越來越高,甚至超越了自己的孩子。”智能手機應用班何家濤笑呵呵地說道。

今年得益於主校區的啓用,龍巖市老年大學還開設了無人機航拍攝影、居家手工花藝、離染古琴、中醫四時養生與家庭急救等多門類課程,課程設置的多樣性也吸引了愈來愈多的老年朋友步入老年大學的課堂,感受新穎課程的魅力,爭做新時代的時尚“弄潮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