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美聯儲緊縮曾經吸引巨量國際資本回流美國,引發全球“美元荒”。但從美國財政部最新公佈的TIC數據看,今年一季度美國資本流入延續了2023年以來的回落態勢。

2023年底,在美國經濟“軟着陸”的憧憬下,市場預期2024年美聯儲結束加息並大幅降息。然而,進入2024年以來,美國通脹韌性超預期,經濟“不着陸”概率上升,美聯儲寬鬆預期回撤,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指數止跌反彈。一季度,3個月、2年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分別上升6、36和32個基點,洲際交易所(ICE)美元指數反彈1.0%。2022年,美聯儲緊縮曾經吸引巨量國際資本回流美國,引發全球“美元荒”。但從美國財政部最新公佈的國際資本流動(TIC)數據看,2024年一季度美國資本流入延續了2023年以來的回落態勢。

美國跨境證券投資淨流入繼續下行

2022年,在高通脹迴歸、美聯儲激進緊縮的背景下,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指數飆升,美國全年錄得16233億美元國際資本(主要是跨境證券投資)淨流入,較上年增長47.0%,規模創下歷史紀錄。其中,私人資本淨流入15973億美元,增長54.3%,規模也達歷史新高;官方資本淨流入259億美元,下降62.7%,這主要反映了當年非美貨幣普遍承壓,部分國家拋售美元資產、干預本幣貶值的影響(見圖表1)。

2023年,隨着美聯儲緊縮步伐放緩,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指數衝高回落,全球“美元荒”緩解。全年,美國國際資本淨流入8418億美元,較上年減少48.1%。其中,私人資本淨流入6584億美元,下降58.8%;官方資本淨流入1834億美元,增長6.07倍,規模爲2013年以來新高,顯示當年非美貨幣貶值壓力減輕,部分國家開始重新積累外匯儲備(見圖表1)。

2024年一季度,美聯儲緊縮預期回調,美債收益率和美元指數止跌反彈。當季,美國國際資本淨流入1168億美元,環比下降1465億美元,減少55.6%,淨流入規模爲2022年初美聯儲啓動本輪加息週期以來次低(2023年二季度曾出現553億美元淨流出)(見圖表2)。這或是因爲雖然目前市場下調了降息預期,但在美聯儲的反覆安撫下尚未逆轉爲加息預期。

從投資主體看,私人資本淨流入銳減是主要貢獻項。一季度,私人資本淨流入119億美元,環比減少94.6%,下降2073億美元,貢獻了同期美國資本淨流入降幅的141.5%;官方資本淨流入1049億美元,環比增長1.38倍,增加609億美元,爲負貢獻41.5%(見圖表2)。2024年4月份,以日元、韓元、印度盧比爲代表的亞洲貨幣普跌,亞洲貨幣保衛戰的炒作又甚囂塵上,甚至月底日本央行重新入場干預。這些都是新近發生的情況,未反映在一季度的官方資本流動中。

從交易品種看,增加海外證券投資、銀行淨負債減少以及外國購買美國政府機構債下降是主要貢獻項。一季度,美國淨買入外國證券(包括債券和股票)1977億美元,環比多買入2130億美元,貢獻了同期美國資本淨流入降幅的145.4%;銀行淨負債減少245億美元,環比多減1031億美元,貢獻了70.4%;外國淨買入美國政府機構債130億美元,環比少增139億美元,貢獻了9.5%(見圖表3)。這些交易品種的投資主體主要是私人投資者,印證了上一個結論。

值得指出的是,當季,外資淨買入美國股票674億美元,環比多增739億美元,這反映美股迭創歷史新高的逼空行情,迫使外國投資者不得不在2023年四季度小幅減倉後重新加倉,增持規模爲2023年一季度以來新高。同期,外資還淨買入美國企業債1257億美元,環比多增645億美元(見圖表3)。

外資繼續追捧美債但熱情有所下降

2022年全球“美元荒”期間,外國投資者淨買入美國國債7166億美元,規模僅次於2008年的7724億美元,但因爲美債收益率飆升、美債價格劇跌,產生鉅額的負估值效應11669億美元,導致外資持有美債餘額下降4503億美元至72901億美元,降幅創2001年以來新低。2023年,外資淨買入美債6659億美元,同比略降7.1%,但當年負估值效應僅爲151億美元,全年外資持有美債餘額增加6508億美元至79408億美元,持有額刷新歷史紀錄(見圖表4)。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外資持有美債餘額80918億美元,較上年底增加1453億美元,持有額再創歷史新高。其中,外資淨買入美債1622億美元,貢獻了同期新增美債持有額的111.6%,環比多增154億美元,但淨買入量低於2022和2023年分別季均1792億和1665億美元的水平;美債收益率小幅上行、美債價格小幅下跌,產生負估值效應169億美元,爲負貢獻11.6%(見圖表5)。

從投資主體看,官方外資是美債加倉的主力軍。當季,官方外資淨買入美債701億美元,環比多增829億美元,貢獻了同期外資淨買入美債增幅的539.9%;私人外資淨買入美債921億美元,環比減少675億美元,爲負貢獻439.9%(見圖表5)。這反映本輪美元指數反彈,在年初對非美元貨幣未造成太大的官方干預壓力。

從交易品種看,中長期美債是外資加倉的主力品種。當季,外資淨買入中長期美債1783億美元,環比多增532億美元,貢獻了同期外資淨買入美債增幅的346.7%;淨賣出短期美國國庫券161億美元,環比多賣出379億美元,爲負貢獻246.7%。這反映本輪美債收益率反彈過程中,因長端收益率上升遠大於短端,中長期美債對外資的吸引力重新增強。2022年,在類似背景下,外資也採取了“拋短鎖長”的操作,全年淨買入中長期美債8988億美元,刷新歷史紀錄,淨賣出短期美國國庫券1822億美元。2023年,外資淨買入中長期美債6012億美元,同比下降33.1%,淨買入短期美國國庫券647億美元(見圖表6)

中國投資者進一步逆勢減持美債

截至2024年3月底,中國投資者持有美債餘額爲7674億美元,較上年底減少489億美元,持有額降至2009年5月底以來的新低。其中,淨賣出美債444億美元(包括減持中長期美債447億美元,增持短期美國國庫券3億美元),貢獻了同期中資持有美債餘額降幅的90.7%;負估值效應45億美元,僅貢獻了9.3%。可見,當季中資持有美債餘額下降,主要是因爲拋售了美債。2020年以來,中資已連續三年淨賣出美債,分別爲150億、120億和563億美元(見圖表7)。

據美國財政部統計,中資持有美債餘額於2013年11月底衝高到13167億美元后震盪回落,到2024年3月底降至8000億美元以下,累計減少了5493億美元。但中資拋售美債的規模沒有想象的那麼大,其中交易和估值(即賬面損益)因素的貢獻各半。同期,中資淨減持美債2541億美元(包括減持中長期美債2667億美元、增持短期美國國庫券126億美元),貢獻了46.3%;負估值效應2952億美元,貢獻了53.7%(見圖表7)。而且,過去十多年時間大體可分爲三個階段,交易和估值因素對中資持有美債餘額變動的影響不盡相同。

第一階段爲2013年12月至2016年11月,中資持有美債餘額跌至10493億美元,減少2674億美元。其中:中資淨買入美債23億美元,貢獻了中資持有美債餘額總降幅的-0.9%;負估值效應2697億美元,貢獻了100.9%。顯示這一時期中資持有美債餘額下降完全是緣於負估值效應,是賬面損失。當然,具體到“8·11”匯改初期的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情況卻截然相反。其間,中資持有美債餘額減少2194億美元,其中:中資淨賣出美債1982億美元,貢獻了90.3%,這主要反映了中國央行拋售外匯儲備,干預人民幣貶值的影響;負估值效應212億美元,貢獻了9.7%(見圖表7)。2016年底,當人民幣離破7、外匯儲備離破3萬億僅一步之遙時,市場開始激辯保匯率還是保儲備。

第二階段爲2016年12月至2017年8月,中資持有美債餘額出現階段性反彈,最高升至12017億美元,最多反彈了1523億美元。這主要反映了美債收益率下行、美債價格上漲的正估值效應1205億美元,貢獻了79.1%;中資淨買入美債318億美元,貢獻了20.9%(見圖表7)。顯示這一時期中資持有美債餘額增加主要是賬面收益,而非真正重新加倉美債。

第三階段爲2017年9月至今,中資持有美債餘額又震盪下行,於2022年4月底跌破萬億美元大關,到2024年3月底累計下跌4343億美元。其中,中資淨減持美債2883億美元,貢獻了66.4%;負估值效應1460億美元,貢獻了33.6%。這個階段又可以進一步細分爲前後兩個時期。前半段爲2017年9月至2022年2月,中資持有美債餘額減少1730億美元。其中,中資淨減持美債1583億美元,貢獻了91.5%,這主要反映了中國投資者爲規避地緣政治風險,推進海外資產多元化配置的努力;負估值效應147億美元,貢獻了8.5%。後半段爲美聯儲啓動本輪加息週期後的2022年3月至2024年3月,中資持有美債餘額下降2613億美元。其中,中資淨減持美債1300億美元,貢獻了49.7%,反映爲應對美聯儲緊縮引起中國資本外流、匯率貶值的溢出效應,中資機構減少了海外資產運用;負估值效應1313億美元(同期2年期和10年期美債收益率分別累計上行315和237個基點),貢獻了50.3%(見圖表7)。

到2024年3月底,中資持有美債餘額相當於中國外匯儲備餘額的23.6%,較2013年11月底回落了11.1個百分點,較2016年2月底高點39.1%回落了15.5個百分點(見圖表8),顯示美債在中國外匯儲備資產配置中的重要性降低。2014年被西方制裁後,俄羅斯曾經清倉式減持美債,轉換成了黃金儲備。然而,對於中國來講,這並非易事。如自2022年11月起中國持續淨增持黃金儲備,到2024年3月累計增持了1010萬盎司,約合193億美元,遠不及同期淨減持美債1037億美元的規模。

此外,觀察中國對美金融風險敞口也不能止步於美債。如2017年9月~2024年3月,中資淨增持美國政府機構債4435億美元,增持美國企業債165億美元,淨減持美國股票289億美元,三項合計淨增持中長期美國證券4311億美元,遠大於同期淨減持美債2883億美元的規模。不過,近年來情況有所改變。2022年,中資淨減持美債120億美元,卻淨增持前述三項美國證券資產合計1213億美元;2023年,中資淨減持美債563億美元,淨增持前述三項美國證券資產合計48億美元;2024年一季度,中資在減持444億美元美債的同時,還減持了前述三項美國證券資產合計59億美元(見圖表9)。

(作者系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