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5月18日,“用好文化資源 培育時代新人‘文化+’助推鑄魂育人行動計劃”啓動儀式在遼寧工程技術大學舉行。阜新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市委教育工委書記王一民,遼寧省委教育工委宣傳部、省教育廳思想政治工作處三級調研員劉偉,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馬修泉出席並致辭,市校相關單位負責人及大中小學生代表共計300餘人參加儀式。

王一民在致辭中表示,阜新市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有着7600年的悠久歷史,“世界第一玉”和“華夏第一龍”在這裏出土,被譽爲“玉龍故鄉.文明發端”,是全國第一個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國家扶貧改革試驗區,也是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市之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首批全國籃球城和省級園林城市。查海文化、民族文化、礦山文化、瑪瑙文化、溫泉文化等區域特色文化不斷彰顯。校地雙方今後將開展形式更多樣、外延更廣闊、內涵更豐富的交流合作,共同打造全國“市校共建”的典範。

劉偉表示,希望市校雙方進一步加強對行動計劃的領導,細化工作方案,精心組織實施,狠抓各項任務落地見效,努力打造出具有時代精神和地方特色的文化育人品牌,爲全面推進“大思政課”建設創造有益經驗。

馬修泉在致辭中表示,校地攜手啓動實施“用好文化資源 培育時代新人 ‘文化+’助推鑄魂育人行動計劃”,旨在進一步推動實施“時代新人鑄魂工程”,深化“三全育人”綜合改革,助力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行動計劃將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用好文化資源 培育時代新人”爲主題,用好學校及省市紅色文化資源活教材,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文化育人方面的積極作用,“讓收藏在博物館裏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裏的文字都活起來”,教育引導學生堅定文化自信,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啓動儀式上,校史系列微劇引人注目,微劇以更生動、直觀的方式展現了前輩們自強不息、科學報國的故事。遼寧“六地”紅色文化系列宣傳進高校之抗美援朝篇宣講展覽,擁有“中華第一龍”的查海遺址博物館主題展覽也走進校園布展。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阜新東蒙短調民歌歌聲悠揚,校園內還設置了多種傳統文化互動,吸引了衆多師生駐足,印章打卡、投壺、射箭等,沉浸式體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記者在現場瞭解到,按照行動計劃總體安排,市校將推出十條經典“文化+”研學線路,打造百場“文化+”精品課程,開展千場優秀傳統文化宣講活動,培育系列“行走的思政課”精品項目,助力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共同體建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