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底”低迷房市?! 誰讓公募機構“更上一層樓”

佳爾 05-19 22:12

和房產市場景氣有關麼?

遠比周末推出的新一輪房產扶持措施要早,2024年初以來,公告變更公司或分公司地址的基金公司明顯多了起來。

它們有的搬到了“更新”的辦公樓裏,有的搬遷到更加核心的地段,有的從同一辦公樓的低樓層往高樓層搬遷。

從硬件條件上看,有所改善乃至大爲提升的機構在其中佔比不少。

在一個投資市場相對冷清的環境裏,部分公募機構紛紛“折騰”起搬家來,這背後又是什麼原因?

喜遷“更新居”

2024年初以來,已有國金基金、德邦基金、天治基金、同泰基金等公告了公司地址的變更。

其中,德邦基金則公告因公司業務發展需要,自2024年1月22日起由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二路600號S1幢2101-2106單元遷入新地址(上海市楊浦區荊州路198號萬碩大廈A棟)辦公。

前者爲德邦基金的股東關聯機構開發的外灘BFC金融中心,開業於2019年。後者則是2020年開業的地鐵站上蓋(下圖),充滿了現代的幾何線條的大廈樓羣。

另一個喜遷更新居的是天治基金,該機構日前公告根據公司業務發展需要,自2024年2月7日起調整公司總部(即上海公司)辦公地址至上海市徐彙區雲錦路西岸智塔東塔。

後者是上海2020年開業的高端辦公區徐匯濱江的核心建築——上海西岸國際人工智能中心的雙子塔樓之一(下圖)。

早年長期蝸居市中心小洋房的天治基金,終於高大上了一回。

更上一層樓

更明顯的突破還是另兩家機構。

中型券商系公募機構國金基金公告,自2024年1月19日起由北京市海淀區西三環北路 87 號國際財經中心 D 座 14 層和 D 座 10 層(01-03單元),搬至北京市朝陽區景輝街31號院1號樓三星大廈51層。

具體來說就是從北京西三環的辦公樓搬到了東三環的標誌性建築(下圖)之一。地區熱鬧程度類似,但辦公樓的高大上程度明顯提升。

“鳥槍”要換“炮”

類似天治這樣辦公地址脫胎換骨的還有幾家公司。

4月10日,華潤元大基金公告上海分公司營業場所變更。

因上海分公司租賃期滿,上海分公司營業場所由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陸家嘴東路161號2812、2813單元搬遷至上海市-浦東新區-陸家嘴街道世紀大道8號國金中心二期19樓1913室。

據悉,華潤元大公司上海分公司辦公的上海招商局大廈(陸家嘴東路161號)是1995年12月落成的“資深”辦公樓。

而遷入的則在2010年前後落成,陸家嘴辦公條件最好的國金中心。

觀察地圖亦可發現,華潤元大所處的上海國金中心,位於世紀大道8號,地處浦東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的最核心位置。

相關信息顯示,上海國金中心辦公樓雙子塔由滙豐銀行大樓及上海國金中心二期組成,毗鄰東方明珠,大樓配備超甲級辦公樓的硬件設施及專業的物業管理團隊,號稱是全球金融、服務機構設立地區總部的首選。

還有,泰信基金深圳分公司從相對老的廣銀大廈搬去了2020年開業的超高商業樓崗廈皇庭大廈。

各有各情況

此外,在同一幢樓中“平移”辦公室的基金公司(分公司)也不少。

中金基金上海分公司直接從陸家嘴核心區域的大廈31樓搬去了26樓。

鵬揚基金深圳分公司從京基濱河時代廣場搬去了卓越時代廣場大廈。

離股東更近了?

4月19日,東財基金公告,因業務發展需要,東財基金上海分公司負責人發生變更,相關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已辦理完畢。

其中提到,變更後信息裏,東財基金上海分公司辦公地址是上海市徐彙區宛平南路88號金座5樓。

衆所周知,徐彙區宛平南路88號金座恰恰就是東財基金的股東——東方財富證券總部所在地。

由此看,實際上東財基金上海分公司辦公室,離股東方還是相當的近。

  • 身處“潮流地”

3月30日,宏利基金公告,因公司業務發展需要,宏利基金設立深圳分公司。

宏利基金深圳分公司的營業場所是,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區南山街道前海大道嘉裏商務中心四期T2寫字樓1302B。

據媒體報道,前海嘉裏中心作爲前海第一個試點“香港工程建設模式”的項目,一期項目於2020年年底竣工。投入運營後,入駐了衆多世界500強企業。

看來,宏利基金也是選擇了一個很新很時尚的地方。

2月26日,富達基金也公告,北京分公司已在北京市西城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辦理完成工商註冊登記,並取得營業執照。

富達基金北京分公司營業場所是北京市西城區金融大街甲9號樓10層1001-26單元。

後者就是知名的金融街中心,位於北京商辦樓區的高尚地帶。

抄“房產大底”

公募行業過去一年亦面臨諸多挑戰,但爲何在辦公場所方面還有所“進展”,業內認爲原因或許很多。

一方面,公募基金行業雖然挑戰頗多,但存量市場份額依然在,尤其是固收、指數、多元等幾塊業務增速相對穩定,對沖了主動權益市場持續調整帶來的各方面壓力。

另一方面,各地商用辦公樓租金降幅明顯,對於有存量租賃需求的公司而言,此時更換或“升級”租賃場所,不啻爲一種另類抄底方式。

但最爲關鍵的是,現在的“搬遷”在硬件條件改善的同時,並不一定意味着的支出的提升,相反有時候甚至會有“租金”下降的可能。這或許是另一層面各家機構紛紛“搬家”的原因之一。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