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臺演了一出大戲。

《歌手2024》這檔綜藝節目,時隔多年迴歸,本來已在頹勢之中,影響力每況愈下。

好容易找個了噱頭——全程直播,現場真唱,然而邀請之下,一個個歌手都“婉拒”。

眼看陣容單薄,不成功,便成仁,製作組乾脆演了一出《精武門》。

首發的七位歌手,有兩個外國歌手,包攬了榜一榜二,而在刀郎事件中火了一把的那英,排到了第三。

洋人唱歌贏了,這豈不是顏面無光?國內流行樂壇,竟然成了“東亞病夫”?


一出娛樂綜藝節目,硬是變成了洋人大力士上門踢館,而我方紛紛搖人,各地武林好手應戰,揚我國威。

娛樂臺成了舊上海的道場,威風也抖起來了。

之前喊歌手來,他們不來,怕丟面子,也不給製作組面子。現在好了,這一次架勢已經端起來了,你還敢不來?你知道現在是在丟誰的面子嘛?

微博輿論也很配合,全網搖人,韓紅、周深、周杰倫、鳳凰傳奇都在其中,已經有人在呼籲:

一來是要看打倒外國大力士的劇本,二來也未嘗不是想看某些歌手的好戲。


更離譜的是,那英隨後霸榜熱搜:

“五旬老太守國門” 、“葉赫那拉氏的使命”、 “那英大戰各國聯軍”。
乍見這些字眼,讓人嚇一大跳,還以爲出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
《萬物簡史》曾說:地球的歷史就像一個戰場上的士兵,由99%的無聊和1%的恐怖交織而成。
這事說白了,只要看穿那1%刻意營造的恐怖,剩下的只有100%的無聊。
所謂唱歌比賽選秀比賽,這麼多年了,難道大家還不知是咋回事嗎?
在這種“真人假秀”裏,名次都是內定的,所遵循的“內定邏輯”,包括如何製造熱點和衝突,提高收視率,以及協調好大腕、小腕們的利益訴求。

畢竟這種綜藝,誰贏誰輸,全靠評委一張嘴,別說什麼觀衆的意見,多年來,各大評委以小圈子裏的“專業意見”堵悠悠衆口的事兒還少嗎?更何況,觀衆投票可以操縱,熱搜可以買,通稿可以刷,媒體可以帶節奏,水軍可以洗地,這在娛樂圈早已見怪不怪。


娛樂臺將音調高八度的兩位外國歌手內定爲冠亞軍,可謂一石二鳥:兩位異國歌手“音高”可服衆,顯示了比賽的公平性;營造出“列強入侵”、“五旬老太守國門”的悲情氣氛,激活“愛國流量”。

娛樂臺的這兩個目的都達到了,尤其是激活“愛國流量”這一條。

一個娛樂節目的PK,竟然上升到了國家榮辱的高度。

有人說,如果不將第一名頒給那英就是“辱華”;一些聽衆則表示,不管外國歌手唱的多好,也不會給她們投票;還有個別腦回路比較清奇的朋友,說因爲這期節目中國歌手的潰敗,彷彿讓自己回到了屈辱的舊時代,感受到了八國聯軍侵華的苦難。


拋開那些蹭愛國流量的自媒體,對於被娛樂臺花光心計煽起的“愛國情緒”裹挾的個體觀衆,我覺得他們的愛國態度及表現無可厚非,只是見識有待提高。

說到底,愛國情感其實是一種自然情感的流露,其情感基礎是“親疏之別”,就像兩個人比賽,一個是你的家人、同學、朋友,一個是不相關的外人,大多數人還是會爲自己這邊鼓與呼。

這就好比乒乓球、排球等體育比賽,當中國隊與外國隊PK時,中國人爲中國隊加油是最自然不過的。

問題在於,觀衆不應該被愚弄。

體育競賽有一套嚴謹的定輸贏的標準,其公平性大體是可以保證的,而傷害公平性的“假球”、“黑哨”雖然也有,可無人不厭惡,不知抓進去了多少人。而流行樂壇卻長期赤裸裸的被“打榜”、“假唱”、“黑評委”、“關係戶”所壟斷,以小圈子的意志操縱一切,背後不知多少利益勾兌,曝光者極少,懲戒更是無從說起。在流量時代,所有人都見怪不怪,久入鮑魚之肆而不聞其臭。

體育在長期的國家對抗中,形成了一套愛國激情、個人理性和體育精神之間的穩定平衡,無論中國乒乓包攬了多少金牌,還是中國足球又輸了泰國,勝敗皆有根據,愛憎亦有底線。

你實力行,那就當萬衆歡呼的英雄,你實力不行,那就服輸回去練,菜是原罪。體育迷支持國家隊的立場再堅定,感情再強烈,也知道勝敗乃兵家常事,只要不遇到“場外事件”或“黑科技”,不至於上升到“辱華”上去。

而娛樂臺的唱歌比賽則是一場“僞賽”,所謂輸贏,背後不過一場猴戲。


這種事情,明眼人很容易看透。

搖人搖到張學友後,天王就一言道破其中貓膩。

我很佩服參加《我是歌手的》的歌手,還要給評委評論,其實,不知道評委懂不懂唱歌,自己做的事情,爲什麼要給他評判。


略懂一點中文的朋友應該都聽得出來,張學友嘴裏的“我很佩服”,其真正意思是“我很鄙視”。

鄭中基說的更直接,那個節目唱歌都是賣弄技巧的瞎喊,評委有什麼資格評價我?唱完了還得說一聲謝謝老師,我不衝上去打你就是好了,還讓我叫老師,所以這樣的節目我不想去,也不可能去參加。


顯然,張學友和鄭中基不願意去配合演這出戏。

鄭中基是音樂資本的太子爺,自然不會有猶豫,至於張學友,據說因妻子羅美薇理財不善賠了20億,這才馬不停蹄滿世界開演唱會還債,如果這是真的,那他對於“快錢”是有需求的,在這種情況下,他仍然選擇了自尊。

更離譜的是,這次微博全網搖人中,還有一個人遙遙領先:

雷軍。


2015年,小米在印度的新品發佈會上,雷軍登場亮相,喊出了一句發音怪異、聲線銷魂的英文:

“Are you OK?”

當時平平無奇,後來驚世駭俗,雷軍一夜之間,當了B站鬼畜區的鎮站之寶,翻拍出了無數作品,成爲年度洗腦神曲。

這一次被翻牌子之後,雷軍在直播中回應:“昨天在開會,我們幾個羣都炸了,說大家幫我報名參加《歌手》比賽,說我是搖人榜第一,我說啊什麼事,還不知道我是歌手發生了什麼,謝謝大家支持,我還是認認真真把小米汽車搞好,人的精力有限……不要開玩笑了。”

雷軍當然不會“應戰”,不過,他被選上搖人榜第一,也充分說明了這場戲的本質。

不就是耍猴麼?


一個綜藝節目的輸贏,無關緊要,背後無非都是拉踩挑逗情緒的劇本。

其實,以《歌手》這個舞臺的特色,投票觀衆也好,大多數線上觀衆也罷,向來都是最喫炫技高音這一套,一旦有個氣韻悠長的高分貝機能怪出來炫耀嗓子,必然事發時一片尖叫,事後一陣節奏,這也正是娛樂臺希望的效果。

鄭中基說這次是在“瞎叫”,可能誇大了點。但如果你對各個年代的歐美音樂稍有涉獵,對貓王、鮑勃迪倫、披頭士、滾石、平克弗洛伊德、邦喬維、槍花、小紅莓、麥當娜、布蘭妮、雷帝嘎嘎乃至現在最火的梅梅等歌手聽過那麼一耳朵,也不至於對這兩位冠亞軍的嗓子大驚小怪。

那兩位外國歌手的情況,那英再沒見識,事先也大概是知道的,對她們在舞臺上引起的效果,也不會沒有預料。場上那一堆驚訝、意外無非是表演,一來看出場費的面子,二來爲刀郎事件來一次翻白。

在一個劇本里,誰拿了冠亞軍,又有什麼關係呢?

非要配上《精武門》的臺詞:“我會讓你們明白中國人不是東亞病夫,我陳真從不說空話。”豈不是滑稽?

如果是談“華語樂壇的將來”,聽起來事情要大一些,但也不是什麼關鍵,畢竟娛樂行業不比“中國製造2025”,不比芯片產業、國產大飛機,房價或失業率,只是可替代性很強的娛樂消費,盛衰無關國本,也和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沒什麼關係。

即便上升到“文化傳播”,或者“爲藝術而藝術”的高度,也和《歌手2024》無關,就算哪天中國樂壇再出一個周杰倫式的國際明星,也不可能是現在臺上這批人。

在Tiktok時代的跨文化全球傳播現象,從宏觀上說,需要國力進一步增強的支撐,和更久的文化積澱。從微觀上說,突圍者更有可能是李子柒這樣極具中國文化象徵的符號式人物,是自下而上生長起來的,有草根生命力的,絕不是某些小圈子互捧臭腳勾兌出來的。

就好比前些年歐美說唱音樂的崛起,底色就極具黑人底層味,包括貧民窟和黑幫文化,這種文化的社會危害性我們不說。但也可以說明,藝術的本質是深刻的生活體驗,是鮮明的文化特色和民族特色。沒有這些,任憑你怎麼裝洋蒜,吹格調,權威怎麼吹捧,資本怎麼硬砸,最終都是些沒有生命力,只能騙騙自己人的一場猴戲。


按理說,娛樂歸娛樂,政治歸政治。

可是這次既然節目跨了界,“五旬老太守國門” 、“葉赫那拉氏的使命”、 “老佛爺大戰八國聯軍”,我們也想多說幾句。


在歷史上,葉赫那拉氏——也就是慈禧太后,她沒守什麼國門,八國聯軍進北京時,她逃得飛快,一路跑到西安,還反手背刺了幫她“扶清滅洋”的義和團,並留下了一句驚世駭俗的言論:

“量中華之財力,結與國之歡心”。

《辛丑條約》規定,大清共賠款4.5億兩白銀,恰好是當時中國的人口,每個中國人都賠款一兩。

什麼時候,葉赫那拉氏的標籤變成了“守國門”,而不是一個個的不平等條約?

既然非要把一個小小綜藝節目的角色扮演,上綱上線成挑動愛國流量的劇本,那就更應該慎重對待。

爲什麼不能正本清源,不說什麼尊重歷史,至少不應該顛倒黑白,美化葉赫那拉氏這類給中國造成巨大歷史災難的丑角。

你到底是要娛樂?還是要嚴肅?

前些天,一個街頭調查在某視頻網站上火了起來。

UP主採訪路人小姑娘,問國歌的全稱是什麼?不知道,問中國建立在哪一年,隨口說是1872年,還笑了出來。

我想,如果是問熱門綜藝有哪些嘉賓,她八成倒背如流,如果問她家哥哥的各種事兒,她也許比哥哥本人知道的還多。

本文作者:哲空空,藍鑽故事創始人,午夜遛狗的哲學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