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泓冰

如何通过国际合作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高等教育如何助力可持续发展?5月19日,中法大学校长论坛在同济大学开讲,来自中国、法国25所高校、教育机构的约80名校长与代表齐聚一堂,围绕“可持续发展与国际工程教育”主题展开深入研讨。

这是同济大学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表示,教育合作一直是中法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济大学是国内对法合作交流起步最早的综合性高校之一。30年来,学校一直在中法人才培养、科研合作及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举办论坛,既是对中法教育丰硕成果的回顾,更是对密切未来两国教育领域合作的展望。

与会中法高校的校长和专家们带来了20余个主旨发言,分享了各校在国际合作推动卓越工程师培养、高等教育助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探索实践与思考,共同探讨中法教育合作的新模式、新路径。

同济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介绍了学校创办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打造校企“链式”合作模式、校地“层式”合作模式、学校-产业-城市“环式”合作生态系统,着力培养新时代卓越工程人才的探索实践,并提出“中法院校和企业携手深度合作,共建中法卓越工程师教育联盟”的倡议。

校长们表示,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能为应对全球共同挑战提出解决方案的卓越工程师等国际创新人才,是中法两国高等教育共同的使命。两国高校应面向全球工程科技挑战和人类可持续发展未来,加强沟通对接、经验交流互鉴,深化多领域跨学科务实合作,推进与企业行业的深度融合,加快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卓越工程人才,共同为优化全球工程人才生态、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加此次论坛的10所法国高校和教育机构分别是夏约学校、里昂商学院、国立桥路学校、埃塞克商学院、市政工程建筑工业学校、上法兰西国立应用科学学校、里昂国立应用科学学校、巴黎高科集团、尼斯索菲亚综合理工学校和SKEMA商学院(按法语校名首字母排序),15所中国高校分别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复旦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上海大学、同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按校名拼音首字母排序)。此外,法国建筑与遗产之城代表团也出席了论坛。

当天,《同济大学对法合作三十周年成果展——暨庆祝中法工程和管理学院建院25周年展暨中法建筑与城乡遗产保护合作25周年展》在同济大学博物馆揭幕。

据悉,近30年来,同济大学已与60余所法国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校内有25个专业学院参与对法合作。为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同济大学建校117周年,今年同济大学举办系列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包括在法国凡尔赛举办的“行走江南园林”展览、“1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25周年纪念研讨会、中法大学校长论坛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