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报讯 孩子计算总算错,怎么办?“初小衔接”要衔接什么?

今天上午,都市快报联合杭州初中数学核心组的专家,推出一场《公益大讲堂 破解小升初》的活动。邀请到核心组成员、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实验学校的何跃伟老师,做详细分享。

现场来了近百位家长,大多数是小学四五年级家长。有家长说:“讲座很有干货,回家就带娃练运算。”

什么是杭州初中数学核心组?这个组被称为杭州的“数学天团”,里面都是“大咖”。

核心组的发起人是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的数学教研员、省特级教师王红权,他是学科带头人,初高中数学教材的核心作者。组里有一大批来自杭州全市的优秀数学骨干教师,何跃伟老师就是其中之一。

“这场小升初讲座,是核心组给小学家长的一份礼物,缓解小升初的焦虑。也是核心组的社会责任,纾解数学学习之困惑。”核心组的一位专家说。

“鸡兔同笼”问题小学会算了,初中为什么还要学?

使用的数学方法变了

何老师上台,开门见山先说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联系和区别。

他晒出一个三角形,请家长们说说,三角形的知识几年级学过。台下冒出不少声音:“一年级”“四年级”。

“大家说得都对。图形与几何,小学阶段主要认识图形和图形的测量,以及图形的位置的确定和运动变化,不同年级都有涉及。但到了初中,关注的重点就变了,是以研究图形的性质、图形的变化、图形与坐标为主了。”何老师说。

他又晒出一道鸡兔同笼的题目,说小学是用算术解答,到了初中,还会出现类似的题,就是用方程解答了。

“为什么学习应用题要从算术到方程?我一般给孩子这么比喻,从你家到学校,可以走路去上学,也可以选择骑自行车去上学,还可以爸妈开车载你们去学校。但是如果去更远的地方,比如去西湖,去上海、北京,也靠走路去?这么一说,孩子们就懂了。”

何老师说,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初中数学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整体数学水平和素质。

生活化的情境题越来越多

试卷上的阅读量越来越大

如何做好初小衔接,有三方面习惯要养成,分别是听课、阅读和解题。

“孩子们放学回家,家长常会问:今天上课听懂了吗?但是听懂还不够,倾听和思考,这只是第一步,孩子们还要学会记笔记、标问题,最后一步就是会做,要积极动手演练,去做,还要算对。”何老师说,这才是学会听课的习惯了。

现在,每门学科都强调情境化的教学,题目设置情境,那么阅读量就大了。所以强化孩子的阅读理解力就非常重要。题目读懂之后,就要整理信息,再用数学语言把它表达出来。

何老师还拿去年的一道中考数学题举例,题目是这样的——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又称“大莲花”,里面有80800个座位,数据80800用科学记数法如何表示。

“大莲花是真实情境,很多孩子都去过。在真实情境里提出这道问题,能让学生在紧张的中考里,看到熟悉的场景,放松下来去答题,有助于考生的解题发挥。”何老师说,接下来,这种生活化、情境化的题目会越来越多。

最后一步是解题的习惯。其中包括审题,常有家长问,说孩子这道题会做,但是常做错,怎么办,先把题目读2遍,对题目中的重点信息可以用画圈等方法标记。接下来要及时纠错,不懂就问。定期地进行错题整理,把知识内化。

小初衔接,家长应该怎么做?

“有家长说,给孩子报个班,刷点题。”何老师一说完,家长们就笑了,有家长还点了点头,“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多翻翻孩子的作业本。看看孩子学到哪了,作业完成质量如何,从孩子的字迹就能看出他们的学习态度。从对错情况,做错了有没有及时订正,都看出他的学习情况。”

家长提问踊跃

最后的互动环节,家长们踊跃提问,何老师都一一做了详细解答。

一位妈妈问:孩子完成学校作业的积极性还行,但是我额外布置给他的,他就不愿意做,怎么办?

答: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做作业特别磨蹭,有次我在旁边看,10分钟能做好的作业量,他30分钟都做不好。问他是不会做吗,他说自己做好了,爸妈还会布置新作业。

所以我建议家长,作业做多少,限时限量。说好做完10题出去玩,结果做好后又塞来10题,这和我们大人加班一样,孩子自然不愿意。限时限量,做好10题,就兑现承诺,让孩子去玩,这样作业效果会更好。

一位家长问:孩子做题有畏难情绪,不知道怎么解决?

答:对数学畏难,很多孩子都有,数学的研究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有这么一个过程,数学不简单是我们说的数字,大家有必要把数学的核心概念搞清楚。这个本质搞清楚了,再提升阅读理解力、信息整合力、数学表达力,就能解决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