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快報訊 孩子計算總算錯,怎麼辦?“初小銜接”要銜接什麼?

今天上午,都市快報聯合杭州初中數學核心組的專家,推出一場《公益大講堂 破解小升初》的活動。邀請到核心組成員、杭州市保俶塔申花實驗學校的何躍偉老師,做詳細分享。

現場來了近百位家長,大多數是小學四五年級家長。有家長說:“講座很有乾貨,回家就帶娃練運算。”

什麼是杭州初中數學核心組?這個組被稱爲杭州的“數學天團”,裏面都是“大咖”。

核心組的發起人是杭州市基礎教育研究室的數學教研員、省特級教師王紅權,他是學科帶頭人,初高中數學教材的核心作者。組裏有一大批來自杭州全市的優秀數學骨幹教師,何躍偉老師就是其中之一。

“這場小升初講座,是核心組給小學家長的一份禮物,緩解小升初的焦慮。也是核心組的社會責任,紓解數學學習之困惑。”核心組的一位專家說。

“雞兔同籠”問題小學會算了,初中爲什麼還要學?

使用的數學方法變了

何老師上臺,開門見山先說初中數學和小學數學的聯繫和區別。

他曬出一個三角形,請家長們說說,三角形的知識幾年級學過。臺下冒出不少聲音:“一年級”“四年級”。

“大家說得都對。圖形與幾何,小學階段主要認識圖形和圖形的測量,以及圖形的位置的確定和運動變化,不同年級都有涉及。但到了初中,關注的重點就變了,是以研究圖形的性質、圖形的變化、圖形與座標爲主了。”何老師說。

他又曬出一道雞兔同籠的題目,說小學是用算術解答,到了初中,還會出現類似的題,就是用方程解答了。

“爲什麼學習應用題要從算術到方程?我一般給孩子這麼比喻,從你家到學校,可以走路去上學,也可以選擇騎自行車去上學,還可以爸媽開車載你們去學校。但是如果去更遠的地方,比如去西湖,去上海、北京,也靠走路去?這麼一說,孩子們就懂了。”

何老師說,小學數學是培養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發展邏輯思維能力,激發學習興趣,以及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態度。初中數學主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創新能力和協作能力,是爲了提高學生的整體數學水平和素質。

生活化的情境題越來越多

試卷上的閱讀量越來越大

如何做好初小銜接,有三方面習慣要養成,分別是聽課、閱讀和解題。

“孩子們放學回家,家長常會問:今天上課聽懂了嗎?但是聽懂還不夠,傾聽和思考,這只是第一步,孩子們還要學會記筆記、標問題,最後一步就是會做,要積極動手演練,去做,還要算對。”何老師說,這纔是學會聽課的習慣了。

現在,每門學科都強調情境化的教學,題目設置情境,那麼閱讀量就大了。所以強化孩子的閱讀理解力就非常重要。題目讀懂之後,就要整理信息,再用數學語言把它表達出來。

何老師還拿去年的一道中考數學題舉例,題目是這樣的——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又稱“大蓮花”,裏面有80800個座位,數據80800用科學記數法如何表示。

“大蓮花是真實情境,很多孩子都去過。在真實情境裏提出這道問題,能讓學生在緊張的中考裏,看到熟悉的場景,放鬆下來去答題,有助於考生的解題發揮。”何老師說,接下來,這種生活化、情境化的題目會越來越多。

最後一步是解題的習慣。其中包括審題,常有家長問,說孩子這道題會做,但是常做錯,怎麼辦,先把題目讀2遍,對題目中的重點信息可以用畫圈等方法標記。接下來要及時糾錯,不懂就問。定期地進行錯題整理,把知識內化。

小初銜接,家長應該怎麼做?

“有家長說,給孩子報個班,刷點題。”何老師一說完,家長們就笑了,有家長還點了點頭,“其實很簡單,只需要多翻翻孩子的作業本。看看孩子學到哪了,作業完成質量如何,從孩子的字跡就能看出他們的學習態度。從對錯情況,做錯了有沒有及時訂正,都看出他的學習情況。”

家長提問踊躍

最後的互動環節,家長們踊躍提問,何老師都一一做了詳細解答。

一位媽媽問:孩子完成學校作業的積極性還行,但是我額外佈置給他的,他就不願意做,怎麼辦?

答: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做作業特別磨蹭,有次我在旁邊看,10分鐘能做好的作業量,他30分鐘都做不好。問他是不會做嗎,他說自己做好了,爸媽還會佈置新作業。

所以我建議家長,作業做多少,限時限量。說好做完10題出去玩,結果做好後又塞來10題,這和我們大人加班一樣,孩子自然不願意。限時限量,做好10題,就兌現承諾,讓孩子去玩,這樣作業效果會更好。

一位家長問:孩子做題有畏難情緒,不知道怎麼解決?

答:對數學畏難,很多孩子都有,數學的研究是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有這麼一個過程,數學不簡單是我們說的數字,大家有必要把數學的核心概念搞清楚。這個本質搞清楚了,再提升閱讀理解力、信息整合力、數學表達力,就能解決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