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34年,臥龍諸葛亮病逝,諸葛亮的去世對於蜀漢政權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打擊。使得蜀漢唯一的支柱忽然崩坍,而伴隨着諸葛亮的去世導致蜀漢北伐的腳步暫時停止,而且還讓蜀漢政權陷入了混亂當中。而且240年的時候南蠻作亂,導致向寵戰死。對於人才本就不多的蜀漢來說也是一大損失。爲了能夠興復漢室,諸葛亮在臨死前,安排了後事.讓蔣琬,董允等人擔當自己的繼任人,而且還將自己的生平所學傳授給了大將姜維。

姜維,原本是曹魏的一名將領。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時候與姜維對峙。諸葛亮發現姜維是一名難得的將才,於是決定收服姜維,後來姜維因爲感激諸葛亮的伯樂之恩,投降了諸葛亮。於是諸葛亮就將自己的生平所學教給姜維。姜維得到諸葛亮的真傳是在33歲的時候,但是姜維開始掌權進行北伐還是在大將軍費禕死後。

費禕,作爲諸葛亮看中的人才。他在主政期間,採取的是養精蓄銳的做法,並沒有實行諸葛亮生前的北伐,但是很可惜,費禕還是被曹魏的降將刺殺,導致死亡。而此時已經是公元253年,已經52歲的姜維,距離諸葛亮授予他兵書已經長達20年的時間,20年的時間足以改變太多,以姜維的聰明才智我們有理由相信,姜維早已盡得諸葛亮的真傳。但是在後來的歷史中,雖然姜維雖然得到了諸葛亮的生平所學,但是很可惜最終還是無法阻止蜀漢政權的覆滅。

按理說,姜維的聰明才智,再加上諸葛亮的兵書,應該是鮮有敵手,甚至有可能幫助蜀漢一統天下,爲何最終落得下自刎身死的下場呢?

公元254年的時候,曹魏內部發生了夏侯玄與李豐的叛變。於是姜維捉準了時機,立馬派出精銳的部隊向隴西地區開進。由於兵貴神速,再加上曹魏內部有變,使得姜維輕而易舉的斬殺了曹魏大將徐質,並且還大破河關。不僅如此,姜維還將附近的縣城的民衆遷往蜀中,幫助蜀中增添人口。這戰是從諸葛亮去世以來難得的勝利。

公元255年的時候,魏國大將司馬師病逝,深得諸葛亮真傳的姜維當然知道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正所謂:趁你病,取你命。姜維再次將大軍開進狄道,在洮西不僅大敗了王經,還使得曹魏兵馬損失慘重。

隨着洮西大勝,卻迎來了曹魏的另一位名將,姜維最大的競爭對手,被後世稱爲古今64名將之一的鄧艾。鄧艾爲了挽救曹魏的態勢,與陳泰兵合一處。將大軍分成三路,避開了蜀漢的精銳,直接向狄道東南部進軍,使得姜維處於被動的狀態。由於曹魏勢大,姜維只好退守鍾堤,大好的戰機就這樣被耽誤了。公元256年再交手,因爲胡濟的失期,其結果姜維再次大敗。後來在公元258年的時候隨着諸葛誕的敗亡,姜維再次出兵洮陽,很可惜又一次敗於鄧艾的手中。從此以後,姜維的以攻代守的策略被打破,只能被破防禦。

因爲姜維的不斷來犯,使得司馬昭滅蜀之心日益見長。公元263年的時候,司馬昭發動了滅蜀戰役,並任用鄧艾與鍾會爲伐蜀大將。而此時的蜀漢能夠出戰的將領除了廖化一個人以外幾乎沒有其他能征善戰的大將。正當姜維抵擋住鍾會主力的時候,鄧艾則是繞過了蜀國的防禦地,直插蜀國的國都,其結果導致劉禪投降,蜀國滅亡。而前方作戰的姜維與廖化只能投降鍾會。雖然姜維捉住了鍾會的野心,製造他與鄧艾的矛盾,意圖讓蜀漢復國,只是很可惜最終還是死於亂軍之中。也至此走完了他的一生。

廖化總結了姜維失敗的原因,廖化說:姜維的才智比不上鄧艾這些人,而且蜀國的國力又比魏國弱小許多,兵力又少魏軍不少。而且姜維還長期對魏作戰,怎麼可能不會失敗?姜維從北伐開始到最後失敗,廖化都看在眼裏。他的話已經說明了姜維失敗的原因,而廖化自己也病逝於前往洛陽的途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