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西寧晚報

手錶“碰一碰”,就可以加好友,隨後就可以通過電話手錶聊天,還能分享“朋友圈”、打遊戲,孩子的時間很快就被佔據了。如今的智能電話手錶,除了可以打電話、定位,還有許多可下載的社交、娛樂功能,已經和智能手機沒多大的區別了。有的家長們因此很焦慮。如何解救被電話手錶強大的社交功能裹挾的孩子們?一禁到底,還是引導孩子正確使用?來聽聽家長、老師、專家怎麼說。

焦慮: 孩子週末離不了電話手錶

劉女士的女兒在西安市城南一所小學上四年級,剛剛過去的週末,因爲孩子頻繁使用電話手錶,她和女兒吵了一架。

“四年級寒假時,女兒要去外面上培訓班,爲了聯繫方便,我就給她買了電話手錶。的確是起到了一些積極的作用,比如她下課時間晚了,能及時溝通,還能隨時定位,家長比較安心。”劉女士說,最近,女兒“開發”了電話手錶的新功能,讓她有些焦慮。

“她學會拿電話手錶加好友了,好友還會把她拉到聊天羣裏,羣裏不斷有新消息、新表情。我看她一天都離不了電話手錶,一會點開看看信息,一會點開玩小遊戲。”劉女士說,自己阻止了幾次,女兒生氣地說,自己和同學聊天又不是幹壞事,家長怎麼連這都不允許……就這樣,母女吵架了。

談及焦慮的原因,劉女士說:“一方面,電話手錶功能太多,遊戲、聊天,分散了孩子的精力,長此以往,擔心沒有自控力的孩子沉迷,影響學習;另一方面,電話手錶屏幕太小了,孩子看得時間久了,容易傷眼睛。”是徹底收走電話手錶不給孩子用,還是用什麼辦法限制使用,劉女士很迷茫。

現狀: 電話手錶越來越智能

記者查閱資料顯示,目前,我國5歲至12歲的兒童約爲1.7億人,兒童智能手錶的市場普及率約爲30%,大約每3個孩子當中就有1個有智能手錶。

有業內人士表示,兒童智能手錶可以實現對兒童的實時定位,還有通話、短信、視頻通話、心率監測、睡眠監測等功能,同時有了更多的遊戲和學習內容;有的支持更多的應用和服務,比如在線教育等,有的還能實現人臉識別、指紋解鎖。從技術發展勢頭看,傳感器、電池技術和屏幕顯示的進步使得更小的設備可以實現更多功能,兒童智能手錶手機化將是趨勢。

觀點: 智能電話手錶是趨勢不可避免

何先生是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的家長,他認爲,電話手錶的智能化是趨勢,家長應該以開放的心態來面對,而不是一味壓制,“我的孩子也有智能手錶,功能挺強大的,我規定的是一週可以有一下午玩手錶,就和電子產品一樣,他玩夠了,其他時間也就不想玩了。”

姜女士說,自己的孩子使用電話手錶已經好幾年了。由於她工作比較忙,電話手錶的確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家長更應該看到電話手錶帶來的積極影響。“我的孩子外出上課,戴着電話手錶能及時和我聯繫,我也能通過定位看到他在哪,裏面的其他功能他偶爾會玩,但並不會佔據太多學習時間。”

應該防範智能手錶變身“兒童手機”

五年級學生家長王先生堅決反對過度開發智能電話手錶。他認爲,家長和社會都應該提高警惕,防止智能手錶變身“兒童手機”。“電話手錶已經可以下載社交軟件,他通過電話手錶聊天,還發一些動態,一玩就是2小時,有時候晚上還熬夜玩。後來我來控制他使用的時間,這才制止事情惡化的勢頭。我身邊還有小孩通過電話手錶,給遊戲充值,因爲電話手錶拉羣,孤立沒進羣的小朋友……我覺得這些都是電話手錶手機化的負面影響,應該及時糾正。”

五年級學生家長喬女士說,女兒用電話手錶三年時間了,一般用於獨自外出定位,以及和同學或者家長聯繫,“手錶的社交性能值得肯定,有利於孩子發展社交能力,但是不能在正常的學習時間頻繁社交,也不要過於沉迷於手錶提供的娛樂型社交遊戲等。家長作爲成年人都很難有自控力面對手機的誘惑,更何況未成年的孩子?如果家長覺得難以把控孩子對電話手錶的沉迷,最好選擇一款定位能力強大,其他娛樂功能簡單的手錶。”

“無限度使用智能電話手錶肯定弊大於利。”西安一所小學的班主任張老師說,“我們學校是不允許學生帶電話手錶來學校的,一旦放開了,課堂秩序是無法保證的。電話手錶和手機對孩子的影響是差不多的,家長應該嚴格控制電話手錶的使用,不能讓未成年的孩子自由支配電子產品。”

管好電話手錶需要疏堵結合

5月13日,知名教育專家劉鵬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趨勢,類似電話手錶之類電子產品的普及也不可阻擋。但是由於客觀限制,對於很多家長和學生來說,電子產品現在只使用了通訊、聊天、看短視頻工具,很多學習的功能並未開發,所以現在需要疏堵結合。

“疏就是要從根本上提高老師、學生、家長使用電子產品的水平,把電子產品轉化爲學習工具,而不是社交工具,這還需要一段路要走。”

“堵就是在目前的狀況下,智能電話手錶的存在已經影響了很多學生的正常學習生活,必須加以制止。”劉鵬說,“家長給孩子購買電話手錶的初衷,是爲了讓孩子遠離手機等電子產品,能聯繫到孩子,能看到孩子的定位,但是現在電話手錶已經類手機化,背離了家長最初的期望。隨着它的功能越來越多,越來越社交化,它的市場就很可能被取代,家長還是更願意選擇僅有通話、定位功能的產品。”

劉鵬說,根據教育部相關規定,手機不允許帶入校園讓學生長時間使用,電話手錶如果繼續類手機化,不排除可能會被教育主管部門要求禁止使用。本報綜合消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