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周口晚报

□记者 任富强 通讯员 周梦瑶

穿上制服,背起背包,拿起矛盾纠纷化解本,来到蒋桥村,敲开一扇扇门,搭上一段段话,小潘便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小潘,我这有个难事得麻烦你一下。”

“祝大爷,什么麻烦不麻烦的,我就是给咱父老乡亲服务的,有什么困难您只管说。”

潘红伟是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公安分局许湾派出所的一名社区辅警,群众都热情地称呼他为“小潘”。

前不久,小潘和往常一样在许湾街道蒋桥村开展背包入村走访工作,在与群众唠嗑时,祝大爷满面愁容地向他道出了一件难事:“我家前面邻居小祝,在他屋后垛了一堆柴火,把我家出门的路都给堵住了,我让他把柴火搬走,可他不听,小潘,你看这可怎么办啊?”

“祝大爷,您别急,我现在就去看看,如果确实堵住了您家的路,我立刻和祝大哥联系,尽快给您一个满意的答复!”祝大爷听完这句话,紧皱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

群众利益无小事。小潘想起开展背包入村行动时,分局相关领导对他们说的话:“只有把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好,把群众反映的看似‘鸡毛蒜皮’的事处理好,才能切切实实地把工作做到群众心里。”

开始,祝大爷家前面邻居祝大哥有排斥情绪,认为自己的柴火不挡道。经过小潘多次走访,祝大哥态度有所缓和。

“祝大哥,我知道您这些柴火确实没地儿放,不过在这挡着路不是影响咱邻里关系吗?刚才我来的时候看见咱家东头有一片空地,这样,咱们一起把这些柴火挪过去!”

祝大哥听罢不好意思地说:“当时确实没有找到放柴火的地方,我这就挪走!”说罢,小潘便和祝大哥一起搬起了柴火。

5月6日,小潘入村回访的时候了解到,祝大爷和祝大哥“不打不相识”,现在已亲如一家人!

在许湾街道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常常看到民辅警背着背包、拿着本子,和父老乡亲围坐在一起唠家常,宣传安全知识,送服务,听意见,真正做到了与群众打成一片。

“做基层工作,村民心中的满意就是对我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小潘把这句话写在他工作日志的扉页上,也是自己开展背包入村行动的初衷。

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公安分局“派出所主防”责任田划分暨社区民辅警下沉社区背包入村行动开展以来,广大民辅警满腔热忱奔赴基层,扑下身子,向基层学习、向群众学习,在基层的广阔天地干事创业、建功立业,营造了活力迸发的公安工作新生态,全区民辅警与群众的感情越来越深厚,群众的急难愁盼事也在一次次走访中得以解决。

“背包虽小,功能强大。当一个个社区民辅警将法律宣传、安全防范、送证上门、入户走访、信息采集、矛盾纠纷化解等警务工作‘装’进背包,走进田野乡村,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事的同时,让群众感受到了‘服务到家’的幸福与满足,我干工作也是越来越起劲!”小潘说这句话的时候,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③5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