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周口晚报

□刘猛

近期,多个地方的政务新媒体账号陆续关停,既是为了配合机构改革,也是为了给基层减负,避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政务新媒体账号是政府发布权威信息、引导社会舆论、服务人民群众的官方平台,在推动政务信息公开方面起到不小作用,成为人们了解政府工作的一个窗口。但是,一些政务新媒体因人力和财力不足、服务意识淡薄、管理不规范、长期不更新,沦为“僵尸号”,或是机械性复制粘贴相关信息,硬刷“存在感”。

“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确实令人苦不堪言,既损害政府形象,又加重基层负担,关停一些可有可无的账号势在必行。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关于防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的若干意见》提出,对于使用频率低、实用性不强的政务应用程序,应及时关停注销。

但需要明确的是,政务新媒体账号不能一关了之。在公众心中,政务新媒体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及时公布政务信息、提供相关的服务性资源等,如果一关了之,群众的这些需求又如何得到满足?

关停部分管理不善的政务新媒体账号理所当然,去芜存菁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毕竟,政务新媒体账号的设置在精不在多,必须从实际出发,对于功能相近、重复的政务应用程序,要进行整合迁移,防止同质化,提升政务新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服务力。②1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