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陽日報

全力以赴戰“三夏”

全市兩萬農機“龍口奪糧”

本報記者 陳 瓊

“你的車輛檢驗完畢,在這兒籤個字。這個是你的農機跨區作業證,出去作業當中,一定要注意安全。”5月18日一大早,唐河縣農業機械技術中心的工作人員就來到唐河縣康元農機合作社,把一份份聯合收割機跨區作業證發放到農機手手中。

今年全市種植小麥面積共1100萬畝,生產形勢良好,夏糧有望豐收,目前陸續開始成熟收穫。連日來,爲確保“三夏”安全生產,我市農業農村部門全面動員、周密部署,精心組織,全力以赴打贏三夏機收會戰。

兩萬臺農機整裝待發

據調查測算,全市麥收需要大型聯合收割機2萬臺,本市可用1.3萬臺左右,還需要引進7000臺。全市農業農村部門及早着手,帶領農機合作社到陝西、湖北及省內駐馬店、平頂山等地對接引進收割機械。目前已引進收割機4700臺(其中履帶式收割機200臺),剩餘部分近日全部到位,完全滿足“三夏”生產需要。

跨區機收管理“網格化”

按照“就近簽約、連片作業、梯次推進”原則,科學調度、壓茬推進,確保成熟地塊及時收割。全市安排設置跨區機收接待服務站47個,由農業農村、農機、交通、公安等部門聯合值守,健全跨區機收“網格化”管理機制,確保收割機安全順暢通行。全面動員各級黨員幹部、經紀人和農機合作社,開展“點對點”作業服務,對接機具到村、明確任務到人,引導收割機有序流動。同時,對外出務工戶、老弱病殘戶提供機收幫扶,保證每個農戶、每塊麥田都有機械收割,實現顆粒歸倉。

農機購置補貼2.9175億元

建成南陽農機雲平臺,與“南陽農機”微信公衆號和“農機幫”手機APP聯動運行,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精準調度。落實24小時值守制度,爲農機手提供道路指引、技術指導、信息查詢等服務。今年及早下達農機購置補貼2.9175億元,發揮農機購置與應用補貼政策,圍繞“三夏”農機需求,對履帶式收割機、履帶式拖拉機、糧食烘乾機、農用水泵等“平急兩用”應急救災機具和高性能小麥聯合收割機、秸稈還田機、打捆機、玉米精播機等農業機械重點補貼、優先補貼,爲“三夏”生產提供裝備支撐。

機收損失率在1%以內

與此同時,及時對接農機生產企業、銷售網點和維修企業,指導農機經銷商加強農機配件儲備,督促農機維修網點嚴格落實“三包”服務,確保機具和零部件供應充足,維修服務便捷高效。與中石油南陽分公司和中石化南陽分公司做好對接協調,落實好農機用油優惠政策,每升油在原有價格基礎上優惠3%,確保作業油料供應充足。發放糧食機收減損宣傳資料1萬份,積極籌備河南省小麥機收減損“大比武”活動,安排各縣市區同步開展,確保全市小麥機收率在99%以上、機收損失率在1%以內。

63個應急作業服務隊待命

全市印發“三夏”生產應急預案,完善應急調度、抗災搶收工作機制。組織防災減災救災技術培訓,提升積水搶排、乾旱搶澆、倒伏作物和過溼地塊搶收、糧食烘乾等應急作業能力。全市擁有履帶式收穫機1676臺、糧食烘乾機械612臺套,組建常態化農機應急作業服務隊63個,成功建設省級農機區域服務中心5家、市級區域服務中心56家,集中籤約授牌,壓實應急作業責任。

與陝西省農機安全協會簽訂應急救援作業服務協議,確保一旦出現“爛場雨”等農業災情,能夠第一時間組織調度外地搶收救災機具來宛投入農業生產。加快推進糧食烘乾中心建設,組織糧食經紀人培訓,宣傳普及調運糧食異地烘乾舉措,全方位提升糧食烘乾作業能力。

累計培訓農機手7875人

狠抓農機安全作業,組織開展農機安全事故應急救援演練,累計培訓農機手7875人,檢修機械19.54萬臺(其中小麥聯合收割機4000餘臺),確保農機規範安全操作。同時,聯合收割機加掛秸稈粉碎還田裝備,合理控制留茬高度,確保秸稈直接粉碎還田;大力推廣應用秸稈撿拾打捆設備,提高秸稈資源化利用率。②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