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河池日報

抵制高價彩禮,別讓喜事變成負擔

班老西

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村老百姓的收入,只有老百姓腰包鼓了,才能破除農村以索取高彩禮爲婚嫁基礎的貧困土壤。要加強對村民的法律宣傳和教育,引導婚姻迴歸理性,讓人們在思想深處認識到高價彩禮對家庭經濟的危害,讓“低彩禮”“零彩禮”等婚俗新風深入人心。

2019年以來,中央一號文件四次點名要求整治“高價彩禮”。今年初,最高法施行“彩禮新規”,禁止借婚姻索取財物。近年來,河池市大力推進移風易俗,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等平臺,以及組織村民召開懇談會等開展宣傳,共同擯棄和抵制高額彩禮、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5月17日 河池網)

彩禮是我國傳統婚嫁禮儀之一。近年來,隨着人們對物質和精神層面更高水平的追求,老百姓對婚嫁禮儀的重視程度日益增加,一些地方高價彩禮風也愈演愈烈,個別地方甚至惡變爲“天價彩禮”、“彩禮瘋”。雖然這些年各地都加大力度整治“高價彩禮”不良風氣,但“高價彩禮”之風在一些地方還是剎不住。尤其在農村邊遠地區,一些家庭把彩禮的多少與閨女的價值劃等號,覺得彩禮越高,“面子”越足,不斷提升彩禮金額,讓“嫁閨女”活生生變成“賣閨女”。一些本就經濟困難的家庭爲了顏面,不惜借錢娶親,背上沉重債務。高額彩禮給老百姓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民生活,也引發了一系列社會問題。

農村“高價彩禮”之所以難治,主要還是傳統觀念作祟。許多父母認爲把閨女含辛茹苦養大,出嫁了就如“潑出去的水”,因此在彩禮方面就以多索取作爲補償。儘管這種觀念與法律、道德等相違背,但是在一些農村仍根深蒂固。其次是攀比心理作祟,別人嫁女彩禮幾萬,自己家嫁女彩禮至少要高過別人,要不然被人家說自己家閨女不比人家閨女優秀。各種攀比下,導致彩禮數額持續升高。此外,男女比例失衡也是一個原因。隨着近年來大量農村年輕人進城務工,越來越多農村年輕女性更願意選擇紮根城市,結婚生子,這就導致農村女性越來越少,“娶妻難”直接引發“娶妻貴”。

在很多人看來,“送彩禮”是男女雙方的事,彩禮的多少是由雙方家長商議決定,作爲一個外人,不好過問,不好提意見,更不好指指點點。正是基於這種心態,使得大家對“高價彩禮”現象視而不見,助長了“高價彩禮”之風。其實“高價彩禮”的弊端大家都懂,尤其是農村老百姓更有深切感受,但大家礙於面子和人情等,不敢把問題講出來,不敢主動提出立新規除陋習。一些地方雖組織開展了一些整治和宣傳等活動,也制定了一些村規民約,但是效果並不理想。基層一些幹部面對“高價彩禮”現象也很爲難,沒有什麼好的處置手段方法,而且擔心工作中會得罪老百姓,結下樑子。

“高價彩禮”是很多家庭的噩夢,也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絆腳石”。各地各相關部門要把整治“高價彩禮”作爲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創新基層社會治理、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重視“高價彩禮”引發彩禮糾紛、因婚返貧、惡化鄉風、破壞穩定等問題,因地制宜制定移風易俗規範,紮實開展“高價彩禮”整治活動。要大力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村老百姓的收入,只有老百姓腰包鼓了,才能破除農村以索取高彩禮爲婚嫁基礎的貧困土壤。要加強對村民的法律宣傳和教育,引導婚姻迴歸理性,讓人們在思想深處認識到高價彩禮對家庭經濟的危害,讓“低彩禮”“零彩禮”等婚俗新風深入人心。

其實,結婚送點“彩禮”,這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彩禮”成爲家庭負擔,那結婚就如同“買賣”交易。抵制高價彩禮,讓結婚以愛情爲基礎,纔是所有人想要的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