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马鞍山日报

博望高新区高端数控机床智造园项目(一标段)效果图,该项目为博望区首个由政府部门投资建设的“机器上楼、汽车上顶”产业园。

提质增量,持续扩大“有效投资”进行时

记者 吴衡

投资连接供需两端,是发展的风向标,也是增长的助推器。而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则是新形势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和主动选择。

近年来,我市锚定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坚持以制造业为纲,紧扣高质量、全力拼经济,打出一系列“组合拳”,以扩大有效益的投资来优化有效供给、增强经济发展动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产业布局向“新”,发展有潜力

人工智能产业项目来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来了,和县天能钠锂电正极材料及研究院、博望区宝锦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产业基地等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也来了……

扩大有效益的投资,项目和产业是最直观的增量。

优质项目、新兴产业“落子如飞”,我市靠的是产业布局“双管齐下”:一方面,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分行业、分领域推进企业“智改数转网联”;另一方面,抢抓新能源汽车、先进光伏和新型储能、数字经济等“风口”产业,选准细分领域,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未来产业,持续打造“1+3+N”产业融合集群升级版。

2023年,全市新增规上制造业企业188家,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总量均突破1000家,战新产业产值、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8%、12.9%。

投资结构更“优”,发展有活力

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投资结构更优,经济发展才更有活力。

规范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拓宽民间投资空间;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通过优化融资支持、强化要素保障等方式,不断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民间投资项目落地实施……

近年来,我市聚焦优化投资结构,为促进民间投资发展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在这里,更多民营企业“敢投资”“愿投资”,民间投资不仅“投得快”更“投得好”,成为提升投资质量、增强投资活力的关键力量。

今年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8%,民间投资增长35.2%,高于全省30.8个百分点。

改革创新见“效”,发展有实力

今年1月5日,全国“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交流会在我市举行。会上,马鞍山市“深化改革赋能 推动提质增效”成功入选全国十大改革标杆案例,这是我市努力让有限的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产出,致力于提升投资与建设质效的生动实践。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扩大投资的效益,且看马鞍山是如何去做的?

如何激发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活力?我市在科技创新券上做文章,着力解决企业科研仪器使用难、使用贵问题,加速释放企业潜能。

如何增强创新人才吸引力?我市从创新特殊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入手,“人才怎么样,让企业自己说了算”,1829名“黑手套员工”破格取得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企业有收益,员工更满意。

如何更高效地配置资源要素?我市把“亩均论英雄”作为推动传统产业转型的关键一招,深化亩均效益评价,开展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综合改革试点,积极推进“机器上楼、汽车上顶”。

在各项改革创新举措的引领下,投资质效持续提升,城市活力加速释放,经济社会发展展现出澎湃的生命力。

如今,放眼一江两岸,优质项目接连“落地开花”,产业转型升级蹄疾步稳,投资结构不断优化,一批“好线索”变成“大项目”,“效果图”变成“施工图”,“施工图”变成“竣工图”,奋楫扬帆的马鞍山正在高质量发展航道上笃定前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