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劳动报

上海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护理创新工作室

创新引领,解决护理领域难题

工作室开设护理门诊。

工作室开发护理器具。

在上海市护理学会“助力护理队伍建设,凝聚巾帼力量,发挥巾帼创新人才示范作用”的引领下,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护理部主任侯黎莉领衔申报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护理工作室成功获首批“海上护理”巾帼创新联盟特色护理创新工作室。

工作室以中华护理学会口腔颌面护理专业委员会、上海口腔医学会护理专委会学术平台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为依托,致力于解决口腔头颈肿瘤专科护理领域的难题,打造专注于口腔头颈肿瘤护理的创新工作室。

九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是由院士牵头的国家级重点学科、教育部“211工程”,是国内唯一具备手术、放疗、化疗、激光、冷冻、生物-分子靶向及肿瘤基础研究多位一体的口腔颌面头颈肿瘤专科。

推动新技术发展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患者在术后常面临并发症的困扰,康复之路曲折且艰难。在侯黎莉的带领下,工作室团队基于循证理念,精心构建并初步验证了针对患者术后气道管理、吞咽功能恢复、饮食营养调整、言语功能锻炼、下颌骨缺损修复、肩部运动锻炼等多方面的康复护理方案。

新方案包括利用经皮穴位电刺激,改善恶性口腔肿瘤患者放疗后的味觉障碍,结合中医穴位与经皮穴位电刺激法,将特定的低频脉冲电流刺激指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效果;制定口腔肿瘤术后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患者咬合功能锻炼方案,包括赝复体管理、肌肉锻炼,有效提高了患者的咬合功能;建立口腔癌自体脂肪填充围术期护理规范,填补了该领域空白,有效改善患者术后面颈部软组织紧绷、僵硬、麻木、痉挛等不适症状,促进功能恢复并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了围手术期专科护理水平;通过实施肢体运动联合穴位电刺激的护理技术,有效地降低了肿瘤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形成风险。目前,这些技术已推广至数十家医疗机构,惠及患者千余人。通过对17个研究方向及关键技术的创新,有效改善了患者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促进了患者康复。

工作室还开发了与新技术相配套的护理器具,并成功实现成果转化,助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其中,一种适用于气管套管的自粘性双向固定装置能有效吸收气切造瘘口分泌物,减少对周围皮肤的刺激,节省医护人力资源,减少敷料的更换频次。另一种新型气切导管防护装置,包括新型气切导管防护罩和抗返流痰液接纳护理袋,能有效盛接痰液、防止喷溅、抵御病毒,有效防止交叉感染,为保障呼吸道安全建立了一道防线。这些专利成果在多个领域获得了重要奖项,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护理带来了新的进展。

工作室的创新成果丰硕,影响力不断扩大。在临床护理创新实践的基础上,工作室成功申报了多项科研项目,并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论文。工作室的长三角智慧化康复随访平台在上海九院及长三角联盟医院进行了临床推广应用,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并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成果,最终辐射全国135个联盟单位,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扩大了工作室的影响力。

探索全病程管理模式

通过建立护理门诊和康复随访平台,工作室在患者康复过程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工作室率先开设了国内第一家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护理专科门诊,为口腔肿瘤患者术后吞咽、张口、营养等制定康复方案,对口干、味觉障碍、睡眠障碍进行有效的症状管理,年接诊量超1000余例次。工作室通过建设患者康复地图索引,进行全病程干预及指导,探索口腔头颈肿瘤患者全病程管理新模式。

为加强患者居家期间的护理质量及追踪随访,工作室借助人工智能信息化手段开发了康复随访平台。基于智慧化康复平台的口腔颌面肿瘤患者家庭营养管理模式,工作室借助APP为患者制定《家庭肠内营养计划》,通过物联设备,AI自主识别ONS的热量、蛋白含量,同时对每餐摄入不足的患者进行异常提醒,定期测量患者体重等指标。通过《营养计划》的实施,提升了患者居家营养水平,增加了患者依从性。通过康复随访平台的建设,实现了对居家患者的智能化康复训练提醒、指导和效果追踪、评价,对降低患者居家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气道相关并发症、胃管及胃造瘘相关并发症发生、社会疏离、患者再住院率等效果显著,且提高了肩关节活动度。

搭建线上线下科普平台

此外,工作室还通过线上线下的科普平台,向社会公众普及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护理知识,提升了社会影响力。

工作室通过微信视频号推广了《气管切开的家庭护理》《口腔肿瘤术后的营养支持》《肩颈功能锻炼》等主题的科普视频40余条,累计播放量超2万次。制作了《气切患者家庭护理手册》《胃管患者家庭护理手册》等六大主题的科普手册3000册,向社会公众免费发放,提高了工作室的社会影响力。2020年至今,工作室以在线直播形式开展了线上科普宣教,视频点击量累计达3万余次,直播在线观看累计达8000人次,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高度认可。

工作室还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护理领域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不仅为口腔颌面头颈肿瘤患者提供了全面、个性化的护理服务,更为该领域的治疗与康复之路点亮了新的希望之光。 文/ 郝桂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