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三亚日报

上图:志愿者正在为同学们实地讲解光伏发电科普知识。

右图:同学们正在分组制作太阳能发电小模型。 本报记者 袁永东 摄

本报讯(记者 袁永东)“在阴雨天或者雾霾天气,光伏组件还能工作吗?”近日,在陵水黎族自治县新村镇渔民小学教学楼楼顶,六年级的同学们迎来一堂别开生面的科普课。在新建的太阳能板下,志愿者们实地讲解,让该校师生近距离认识了解光伏发电原理。

“同学们看,当光照射到太阳能板上时,太阳电池会将光能转化为电能,基于的原理是光电效应。”中建三局总承包安装公司海南办公室负责人现场为师生演示光伏板接线过程。从图示中可以看出,光伏发电的基础设施包括太阳能板、逆变器、电网连接器、电池等。

寓教于乐,学以致用。随后,同学们来到操场上,分组制作太阳能发电小模型,以趣味实验来学习实践太阳能电池板的发电原理和使用方法。

接好线路、加热热缩管、连接蓄电池、粘太阳能板……户外阳光下,同学们聚精会神地摸索着手中的材料,仔细阅读步骤说明,组装着一个个零配件。“我们做好了!”学生李长润、林育全率先完成太阳能手机充电站的拼装,成功为志愿者手机充上电的他们十分兴奋。

不一会儿,各小组陆续完成了作品,在太阳的照射下,电动车、电风扇纷纷运作了起来,志愿者为通过“检测”的同学们发放了文具、科学实验套装等奖品。“自己动手拼成的太阳能电风扇,很有成就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了解到光伏发电有很多优势,首先是环保,其次是可再生,在生活中用处很大。”学生张婧怡说。

据了解,陵水整县(一期)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工程将于本月底并网投产。此次科普活动通过校企共建,促进项目周边属地化建设,建立定向帮扶的通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