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华西都市报

当岑参与同时代的诗人交游

阿来:文学的生命与时代息息相关

阿来系列讲座之“岑参蜀中诗”第六讲现场。李惠军 摄

公元766年,杜鸿渐受唐代宗之旨,以使相出镇西川,平定兵乱。在壮阔西域放歌的岑参,随杜鸿渐入蜀。岑参一行人行行重行行,历经半年时间,抵达成都。次年,杜鸿渐回京,幕府解散。随后,岑参赴嘉州上任。嘉州即今乐山,是岑参在病逝成都前,人生最重要的一站。岑参与蜀地蜀人的深厚渊源也正是四川作家阿来解读岑参诗歌艺术世界的重要原因。

5月18日下午3点,阿来“唐宋诗中的巴蜀与成都”系列讲座,在阿来书房开启“岑参蜀中诗”第六讲。在本讲之中,阿来以安史之乱前后两段时期为线,讲述岑参与同时代的高适、杜甫、王维等诗人的“同题联动”。

阿来坦言,文学的生命,除了修辞的富丽堂皇、工整之外,还与内容、时代、社会、现实,尤其是真正具有人生感慨的这种东西息息相关。

谈岑参与高适:岑参更有境界

在上一讲中,阿来以《登嘉州凌云寺作》《江上阻风雨》《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并序》《咏郡斋壁画片云》《峨眉东脚临江听猿怀二室旧庐》《秋夕听罗山人弹三峡流泉》数首诗为例,解读了岑参在嘉州的经历与见闻,带领观众回望历史以及深厚的嘉州城市文化底蕴。

为什么这一期会讲岑参与高适、杜甫、王维等诗人的“同题联动”?阿来分享,岑参在入蜀之前,就是盛唐诗人里非常有代表性的诗人。今天讲岑参,大部分把他当作边塞诗人来看待。毫无疑问,他很多成功的诗作,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别董大》等,在没有来成都前就已经完成,他的诗作中展现了盛唐时代的意气飞扬。但要更宽泛地了解岑参的成就,还需要更宽泛地了解他所处的那个时代。

阿来定下本期主题“与同时代的诗人交游”,以安史之乱前和安史之乱后两个时期,呈现岑参、高适、杜甫、王维等写下的两组诗。通过两组诗可以看到唐代的文化风气,和诗歌在当时的人际交往关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唐玄宗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岑参自安西回京述职,相邀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等同僚诗友,出城郊游,来到慈恩寺,见宝塔巍峨俊逸,拾级而上,触景生情,遂吟诗唱和以助兴。高适首唱,作《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其余人相和。岑参写下《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塔》,杜甫也作《同诸公登慈恩寺塔》。

岑参的这首诗主要写佛塔的孤高以及登塔回望景物,望而生发,忽悟佛理,决意辞官学佛,以求济世。全诗状写佛塔的崔嵬和景色的壮丽十分成功。“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这四句写登上塔顶所见。

阿来讲解:“‘摩’是接近的意思。我们现在住的楼很高,但是没有接近苍穹。那时候七层楼就说接近苍穹了,时代不一样了。”“连山若波涛,奔凑似朝东。”这句诗描绘东面山景,连绵起伏,如滚滚巨浪。阿来认为,我们有以东方为中心的概念,觉得水是东流向大海,山也像是在奔向大海。我国确实有“西高东低”的特征。“岑参写这首诗,既有修辞上的夸张,但又是基于本来真实对象的特征,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的夸张。”阿来说。

在赏析高适写下的《同诸公登慈恩寺浮图》时,阿来谈到,很多人研究说,高适与岑参相比,官心更重。从其诗歌中“输效独无因,斯焉可游放”等诗句也可以看出,高适对个人的际遇非常关注。而岑参写下“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阿来认为至少在写下诗歌的片刻,岑参是更有境界的,虽然让他完全放弃不行,但是有没有片刻的感悟,是不一样的。阿来认为,从境界上来说,高适比岑参低,这个高低是比较出来的。

谈宫廷诗:脱离现实、粉饰太平

仅仅过了五年后,757年,当时的唐朝已经“身心俱疲”。唐肃宗命令李俶带领回纥援军和各路兵马十五万向长安反攻,收复长安。被战争破坏的大明宫经过一些简单的修整,又重新开始早朝制度。诗人贾至时任“中书舍人”,他在一次上朝后写下《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描写皇帝回朝后宫廷中早朝的气象。

“银烛熏天紫陌长,禁城春色晓苍苍。”阿来讲解,过去天没有亮就要去上早朝,而且需要打着灯笼在外边等着,官员络绎不绝来上朝,看起来就很壮观。通向皇宫的路有讲究,因为宫中要突出红色,阶梯都是红的,阿来笑言,这个颜色跟成都如今的步行绿道有点像。而说到天色上,西方人爱说铁灰色,诗中用的“晓苍苍”。阿来认为,中国人说天色爱用苍茫,从这个形容也可以看到,东西方人观察世界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当时岑参任右补阙,与诗人贾至、杜甫、王维为同僚。贾至写下《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后,杜甫和王维、岑参都作了和诗。比贾至官阶低了好几级的杜甫,写下“欲知世掌丝纶美,池上于今有凤毛”。阿来坦言,自己读到这首诗就悲从中来,他认为杜甫的宫廷诗跟过往他的诗歌很不相同,“当时的大明宫一定是很破败的,但这样的宫廷诗严重脱离现实、粉饰太平”。他也直言,当时的贾至直接拍皇帝马屁,杜甫拍不到皇帝,就拍起了贾至的马屁。

在西域大漠写过那么豪放诗歌的岑参,回到宫廷后,写下了《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雄鸡啼唱,大路上洒满黎明的寒光。黄莺鸟鸣声婉啭,京城处处是一派暮春景象。阿来认为,即便大家都知道岑参的文学地位是让贾至望尘莫及的,但岑参当时还是把自己摆在低调的地方,他也在拍贾至的马屁。

这样的宫廷诗,阿来表示很难评。他强调,文学的生命,除了修辞的富丽堂皇、工整之外,还与内容、时代、社会、现实,尤其是真正具有人生感慨的这种东西息息相关:“好在他们也算运气不好,没有在宫中待几天。”

阿来讲述,杜甫第二年就弃官不做,此后从天水辗转来到成都,跟蜀文化结缘。岑参后来也辗转来到四川,最后死在成都。

讲座最后,阿来也预告了下期内容:“下一讲我们会讲岑参在四川、成都的最后几首诗,再跟他说拜拜。”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周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