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郭奇男 通讯员 张蜀雁

她是潜心科研的85后青年育种专家,她是致力于马铃薯育种的后起之秀,她更是立志于“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科研路上的奋斗者。她就是内蒙古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加公司)质检部经理、研发技术总监吕文霞。

走进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中加公司研究中心的理化实验室,吕文霞正与同事们忙着做实验、比数据、观结果。跟随吕文霞的脚步,穿梭在公司的各个试验小区,看似腼腆少语的她,一提到马铃薯就连眼神儿都是明亮的。她指着幼苗培育室里长势很好的马铃薯幼苗说道:“从事马铃薯育种工作这些年,我只有站在地里的时候才是最踏实的。因为农业科学本身就是实践科学,所以我们必须到田间地头,要了解农民在想什么、农业最需要什么。”

1986年出生的她,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并获得硕士学位,毕业后就职于内蒙古大学马铃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从事科研助理工作。她从此与马铃薯结下了深厚的缘分,2015年在中加公司就职,从一名普通的马铃薯种薯质量检验员成长为公司质检部经理、研发技术总监,主要从事马铃薯新品种选育及病虫害绿色防治等工作。

她时刻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为榜样,瞄准新时代种业振兴的要求,农民需要什么就研究什么,不断创新,在马铃薯新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发、种薯质量管控和检验检测等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吕文霞先后于2019年、2021年、2023年荣获乌兰察布市、内蒙古自治区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12月获内蒙古自治区第七届“北疆工匠”荣誉称号。她共发表学术论文9篇,其中SCI文章1篇;获授权专利17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6项;参与编写实用技术丛书2部;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地方标准8项;参与选育马铃薯新品种12个,新品种推广面积累计达50余万亩。2024年4月12日,吕文霞团队申报的“一种马铃薯品质分析的方法”获批国家知识产权专利。

吕文霞说:“马铃薯育种选育一个优质品种,需要8年甚至更久,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坚持,更要耐得住寂寞,还要有情怀。”

吕文霞时刻牢记袁隆平先生“把先进的生产技术传授到农民手中,应用到生产一线”的理念,其中她参与的“内蒙古马铃薯晚疫病智慧测报及减药减害技术的应用推广”项目,在全区41个马铃薯主产旗县(市、区)建立的103个物联网自动监测站点基础上,进一步加密布设监测点、完善配套设备,结合预警推广科学防控,实现马铃薯晚疫病预警提前14—20天,用药减少3次左右,亩均减药100克以上,真正达到减药减害的目的,累计推广面积达到100余万亩。该项目荣获2019-2021年度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此外,她根据四子王旗当地气候特点及病虫害发生特点,利用业余时间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指导、微信视频等方式义务为当地农户在马铃薯品种选择、马铃薯病虫害发生及鉴定、不同品种马铃薯栽培要点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累计培训农民100余场(次),共计3000余人(次),深受四子王旗广大农民的认可和赞赏,并于2021被选为乌兰察布市科技特派员。

“针对马铃薯的不同用途,如鲜食、薯条、薯片、淀粉、全粉等专用薯,我们接下来将通过常规育种和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式,选育综合性状更加优良、更抗病抗逆、适应性更广、具有重大商业价值的马铃薯新品种,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马铃薯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吕文霞信心百倍地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