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內蒙古日報

烏海

培育“頭雁”爲鄉村振興蓄力引航 □本報記者 郝飈 通訊員 路靜

家庭農場裏,“頭雁”積極向養殖戶傳授科學養殖技術,攜手走向規模化養殖道路;農民專業合作社裏,“頭雁”通過引進深加工項目,增加農產品附加值。烏海市大力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頭雁”培育項目,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培育成爲鄉村產業振興“頭雁”,爲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供人才支撐。

“大棚需要增開一個側門,方便種植工人出入,同時防止棚內溫度流失。”在海南區拉僧廟鎮曙光村高效農業示範園內,烏海市新義豐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馬駿和種植戶們查找溫室大棚存在的問題,制定優化大棚基礎設施方案。成爲“頭雁”以來,馬駿積極響應烏海市盤活閒置溫室工作,於去年3月承擔起了該農業示範園104棟閒置溫室大棚和20公頃撂荒地的改造建設任務。目前已成功引入6戶種植戶進行設施農業生產,63棟溫室大棚重新煥發生機,農產品陸續上市,效益可觀。

在海勃灣區千里山鎮王元地村鴻星田地專業合作社原味饅頭廠,負責人林茂一大早便走進饅頭加工車間,指揮調度生產。這段時間饅頭大賣,日銷量維持在4000到5000個。“去年,我參加了一系列‘頭雁’項目培訓活動。在浙江大學的學習讓我收穫滿滿。去年11月,浙江大學導師團還到烏海回訪,實地幫扶指導我們在產業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讓我受益匪淺。”林茂說。今年,林茂計劃引進一條鮮食玉米加工生產線,豐富農產品深加工品種,帶動更多農區居民就近實現就業。

烏海市農牧局相關負責人張競介紹,烏海市積極貫徹《農業農村部、財政部關於印發〈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在經濟作物、畜牧養殖、農牧業機械、農牧業生產服務等方向精準遴選幹得好、有潛力、能帶動的帶頭人,納入“頭雁”培育範圍,形成“4個一”培育模式,組織“頭雁”開展爲期1年的定製化、體驗式、孵化型培育。

截至目前,烏海市成功培育“頭雁”16名,他們在聯農帶農、興農富農等方面積極發揮示範引領作用,帶動烏海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形成“雁陣”,共同描繪鄉村振興新畫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