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華西都市報

回村十年創下全國高產紀錄

80後女大學生在田間奏響奮鬥之歌

遂寧市安居區石洞鎮亭子壩村。

奉歡在田間進行機械化作業。

5月16日,孟夏時節,上午9點多,遂寧市安居區石洞鎮亭子壩村,空氣中已能感受到陽光的灼熱。

遮陽帽、口罩、冰袖,站在大學生玉米大豆複合種植試驗地旁,奉歡“全副武裝”指導當地村民田間作業。按照計劃,這些工作得趕在中午之前全部完成。

回村十年,田地裏的工作,奉歡早已輕車熟路。這些年,她改進大豆玉米專用播種機,補齊了無人機作業的短板;通過科技創新提高玉米大豆複合種植效率,降低用工成本,2022年遭遇持續高溫的情況下,創造了當年全國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高產紀錄。

此外,她還帶動周邊三個村的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進行玉米大豆複合種植近2萬畝,通過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比傳統單一種植每畝多增收1200元,農場案例入選《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2022年)》。

留下來的年輕農場主

“我是被我爸拐回來的”

“我還真是被我爸拐回來的。”5月16日上午,玉米大豆複合種植試驗地旁,奉歡拉開貨車車廂護欄,隨即打開了話匣子。1997年,她的父親奉光榮從新疆回到遂寧,購買了遂寧第一臺聯合收割機,開始創辦家庭農場和合作社。

2014年,而立之年的奉歡接到父親電話:“回來吧,村裏需要年輕人。”

電話裏,父親告訴她,農村土地撂荒現象越來越突出,村裏老齡化嚴重,留下來的人文化程度不高,跟不上規模化、機械化種植的步伐,需要她回來“搭把手”。

當時奉歡就答應下來了,最初只是想幫助父親把農場發展推向正軌,這不過是個短期工作,並不影響自己再度外出,沒想過會一直留在村中。

那一年,奉歡和父親在亭子壩村流轉土地300餘畝辦起了家庭農場。爲了與村民簽訂土地流轉協議,奉歡和父親挨家挨戶上門協商;爲了找人插秧,父女倆每天早上開車將從東禪鎮燕窩村僱請的工人拉到亭子壩村。在路上,奉光榮給女兒講起了過去學農機拜師被人拒之門外,硬着頭皮“蹭課”逐漸熟練掌握農機操作技能的經歷。

這一干就是四五年。

“覺得自己走不了,也不能走了。”奉歡說,在和父親一起打拼的過程中,她看到了農場發展和村裏變化,更重要的是看到了未來,“那就留下來,我相信農村大有可爲。”

機械作業+技術創新

創下全國高產紀錄

在亭子壩村,奉歡承包了近1100畝土地推行農業自動化生產。

當時,當地正推進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試點,而家庭農場正好有連片的土地,農機合作社的農機設備也算齊全。2021年在政府倡導下,奉歡引進四川農業大學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技術,與母校西華大學農機裝備研究院建立合作,針對川東丘陵地區土地不集中成片、不宜機械化耕作的特點,奉歡對土地進行宜機化改造,創造條件實現機械化大規模耕作。

長年田間實踐,畢業於西華大學信息工程專業的奉歡找到了農業生產效率不高的癥結,她大膽創新,改進大豆玉米專用播種機,製作複合種植專用除草機,補齊了複合種植無人機飛防無法作業的短板,此外她還針對玉米大豆種植特點,研發集整地、開溝、開種植行於一體的相關機具,申請了多項專利,目前,已經取得了“一種位置可調式收穫機割臺扶禾裝置”發明專利證書。

這些創新發明提高了玉米大豆複合種植的生產效率,降低了用工成本,在2022年遭遇持續高溫乾旱的情況下,全國農技中心對其農場的示範基地玉米開展測產驗收,畝產玉米617.66公斤。農業農村部、四川省農業農村廳組織省內外專家對大豆進行測產驗收,畝產達180.2公斤,創造了全國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高產紀錄。

此外,她還帶動附近周邊三個村的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植大戶,進行玉米大豆複合種植近2萬畝,基地所在村發展村集體經濟300畝,輻射相鄰3個村發展村集體大豆產業1000畝,帶動4個村實現村集體年收入10萬元,通過推廣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比傳統單一種植每畝多增收1200元。農場案例入選《全國家庭農場典型案例(2022年)》。

回鄉十年離不開家人支持

“農村需要更多的年輕人”

採訪過程中,奉歡的電話不時響起,她在電話裏聊起的,大都與農業生產有關。

村裏的生活忙碌而緊湊,最近農忙,她盼着早點到週末,孩子放假可以從成都到遂寧來。

回鄉十年,離不開家庭的支持。“他(丈夫)十分理解我回鄉發展,也在背後一直支持我,農場裏自動化農業的各種文字消息、數據、後期記錄都是他在做。”如今,她把對農村、農業的熱愛,都在日常生活中展現給女兒看,“就像父親當年希望我回來一樣,我覺得如果女兒對農業感興趣,我是支持的,畢竟農業不僅僅是種地,還涉及技術研發、經營、管理等方方面面。”

奉歡說,目前農業機械設備、種植技術已日趨成熟,除了依然會“靠天喫飯”,她認爲農村人的觀念,也是關乎農業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業現代化需要有系統觀念和大局意識,熟悉和把控各個關鍵點,這是環環相扣的。這些都要靠年輕人,農村需要更多的年輕人。”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劉虎 攝影報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