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光明日報

作者:本報記者 丁豔 本報通訊員 羅一琛

《光明日報》( 2024年05月20日 08版)

“平板電腦上有很多學習功能與學習資源,課上幫助我跟緊老師,課下幫助我自主學習探索。現在使用了一年多,我的自主學習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近日,在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文源小學,六一班學生劉詩鈺向記者談起了自己在智慧課堂中的收穫。

近年來,鄭州市金水區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深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創新,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全場景實踐,爲轄區內中小學教育插上信息化“翅膀”。

近年來,文源小學依託信息技術手段,探索新型課堂教學模式:課前完成分析學情、制定目標、優化內容三個任務;課中設置創設情景、組織互動、引導過程、預設拓展、評價學習五個環節;課後組織收集數據、反饋調整兩個活動。

文源小學積極拓寬信息化應用場景。在“小水滴融媒體中心”“紅領巾廣播站”,師生利用信息化手段拍攝製作宣傳作品;在“源創AI”社團,學生在一個個創意中學習應用人工智能知識……

“每一次測評後自動批改生成的大數據,可以爲每個學生定製個性化學習手冊,學生們會更加明確自己存在的問題,收到相應的分析與鞏固題目。”鄭州冠軍中學九年級英語教師汪歡在該校開展的系列信息化應用培訓中熟練掌握了智慧課堂融合應用。在她看來,技術手段的運用不僅讓教學更加精準有效,也減輕了教師的負擔,“讓我們可以有更多時間集中於教學方法提煉等教研工作”。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數據驅動、共建共享、均衡發展、精準施策’的目標,不斷深入探索教育數字化轉型由技術驅動向育人爲本的改變,形成‘互聯網+教育’供給新模式和數字化教育治理新模式。”金水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孔之見表示。

(本報記者 丁豔 本報通訊員 羅一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