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瀋陽晚報

命懸一線我不放手1

ICU生死錄

北醫三院重症醫學科專家、生命守護者薄世寧醫生重磅新作,一部生命關懷之書。20多年ICU一線親歷,19個生死徘徊的真實故事……作者以醫學科普和人文敘事雙重視角,還原ICU真實緊急的救治過程,科普危重症醫學常識,探討當我們面臨疾病衝擊時,如何作好生死攸關的關鍵決策。

自序

ICU的夜晚,燈火通明。她又一次從後樓道爬了上來,她的兒子半年前溺水,在心跳恢復後陷入了深昏迷。她一遍遍地在兒子耳邊呼喚:“兒啊,兒啊,你睜開眼。”遠遠地,我聽到了她輕輕的呼喚,心裏有種說不出的痛。半年了,她一天也沒落下。她不忍放手,可她的孩子能醒來的希望微乎其微……

“我怎麼捨得?我以後怎麼對孩子說,我說你們的爸爸被媽媽送上了手術檯,卻不是爲了救他,而是爲了切下他的器官?”這位腦死亡患者的妻子站了起來,對着滿屋子正等着她家人簽署器官自願捐獻文件的人說:“我後悔了,我不同意。”……

“她怎麼還沒死?她太痛苦了,趕緊把她的氣管插管拔了,讓她有尊嚴地走。”這個男人衝我咆哮着。“人渣!”我暗罵了一句。這個衣冠楚楚的男人口口聲聲地以“尊嚴”爲藉口,要拔了他妻子的氣管插管,停止所有治療,可他妻子自己還想治,她不想這麼痛苦地離去……

“聽我的,帶她回家。”我堅定地對患者的兒女說。此時,停止無謂的激進治療,滿足母親的心願,帶她回家,纔是對她最好的愛。救護車車頂的藍色警報燈亮起,帶着他們朝家的方向疾馳……

這些生生死死、悲歡離合的場景如電影畫面一般,不時在我腦中閃現。

我爲什麼要寫這本書?

我想從“講故事”開始,呈現給讀者當遭遇生死攸關的疾病時,患者、患者的親人,還有醫生會面臨哪些困境、產生何種困惑,以及他們做出的思考和選擇;我想不僅要記錄,更要剖析,剖析案例背後的原理、情感、人性、決策思路,從而引發每位讀者思考:當我遇到類似問題時,該如何決策?

然而,完成這項工作絕非易事。

截至今天,我已經在ICU工作二十二年了,我參與救治的危重病例有上萬例,而每個病例都有其獨特意義。那麼,哪些纔是最能引人思考的病例?如何讓普通讀者快速理解深奧複雜的專業知識?如何再現病例發生時,當事者真實的感受?

這些都是很難取捨、把握的,但是最終,我做到了。我用了兩年多的時間,在臨牀工作之餘爲完成這本書做了大量工作,使其創作初衷的實現成爲可能。

首先是病例篩選。本書主要記錄了十九個病例,儘管每個病例中患者的疾病不同、救治技術迥異、疾病的轉歸不同,患者及其家屬對診治的態度也不盡相同,但這十九個病例都毫無例外地滿足了一個重要的篩選標準:每個病例都能詮釋一個主題。

薄世寧/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品

明日看點:攝人心魄的訪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