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廣州日報

色香味美的河源客家簸箕菜

距離粵贛高速河源市區城北收費站出口約1公里處的源城黃子洞村金鉤灣自然村,這裏有一座290多年建築歷史、被棄置多年的客家土樓圍龍屋。近年,圍龍屋被當地村民活化利用後,成爲當地遠近有名的網紅美食店。這家美食店有一道遊客必點的創新網紅菜——客家簸箕菜,廣受食客的青睞與好評。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曾煥陽

“簸箕是農村常見的農具,如果將其創新用來盛裝客家菜,那將是另有一番特色。”據河源市區土樓人家美食店店主曾立輝介紹,5年前他經營的飲食店一度生意平淡,險些關門歇業。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到自己的老母親在家裏用竹製的簸箕分揀大豆和糧食時,突然來了靈感,嘗試將日常使用的農具簸箕“搬”上餐桌,搖身一變成爲盛裝客家菜的餐具。

“沒想到用簸箕盛裝客家菜,一炮打紅。”曾立輝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在經營飲食店過程中不斷創新,開始將生蠔、龍蝦、鮑魚、白貝等海鮮與河蝦、鯰魚、河鯉等萬綠湖河鮮以及土雞等菜餚融合在一起,用荷葉在竹製的簸箕上鋪底,清蒸各式菜餚。很快,簸箕菜成了每桌必點的特色主打菜品。曾立輝稱,用荷葉鋪墊客家菜,不僅可以吸收葷菜多餘的油脂,而且菜中還帶有淡淡的荷香味。食客覺得簸箕菜新奇好玩的同時,還能增進食慾。

上千美食短視頻引客

“經營餐飲店要與時俱進,不斷創新菜色,才能吸引更多人前來嚐鮮。”曾立輝稱,爲了更好地推介宣傳河源的客家菜,他的美食店近年除了做好河鮮、海鮮融合的菜色外,還將河源傳統的“老八盤”客家菜“搬”上了餐桌,讓這道簸箕菜組合更加突出特色,令人耳目一新。

曾立輝告訴記者,在製作菜餚的過程中,爲打造好河源客家菜的特色,他還利用各大網絡平臺,邀請直播團隊將自己平時如何製作簸箕菜及有關河源客家菜的故事,拍成短視頻並通過網絡直播對外大力推介。截至目前,曾立輝在短短數年時間創作的美食短視頻就已逾千條。全國各地的網友或消費者通過其網絡直播慕名而來,美食店生意一度火爆,尤其是在節假日期間,客家土樓美食店幾乎座無虛席,外地食客甚至需要提前預訂席位才能喫上一桌客家簸箕菜。

“一盤簸箕菜,不僅能滿足遊客的食慾,而且爲遊客節省了等待上菜的時間。”曾立輝稱,客家簸箕菜是將多種食材整合在一起,呈現出豐富的色彩和口味,體現了當地客家的特色和文化。曾立輝告訴記者,河源客家簸箕菜可葷素結合,食客隨來隨點,菜餚品種從數道到十餘道不等,豐儉由人。客人點好各式食材後,廚師便將配好的各式食材放在竹製簸箕內,用猛火清蒸15分鐘左右即可上桌。如今,客家簸箕菜已成爲河源市區土樓美食店主打的特色菜餚和外地遊客必點的網紅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