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全省跨境電商行業增長迅猛,正在重塑江蘇外貿的比較優勢

跨境“新勢力”,電商“潛力板”

□ 本報記者 林杉 王夢然

跨境電商正成爲外貿增長的新引擎,今年前4月江蘇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表現亮眼,當前,全省跨境電商行業呈迅猛增長態勢,各地區、企業等各組亮眼數據背後的貿易方式及商品結構特徵值得關注。

一鍵出海,上平臺拓市場

“今年活動中,公司入駐了中間品、新能源、短視頻三大全新場館,截至活動結束,產品訪問量提升了532%,詢盤量提升了442%,一款用於家庭戶外露營的太陽能移動電源產品商機增長率高達600%。”談及中國製造網4月“超級出海季”活動效果,揚州睿拓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運營經理Timo喜笑顏開。

近些年,跨境電商中“中國平臺”的興起爲出海企業提供了全新的商業基礎設施。Timo談到的“超級出海季”是焦點科技旗下中國製造網的全年平臺級綜合展銷活動。平臺數據顯示,活動首日訪問量增幅高達163%,買家量增長183%,商機量增長41%;活動期間,對比參與活動的供應商近一年的月均數據,其線上買家數量、詢盤量、訂單量增幅明顯。

企業對跨境電商平臺的積極響應,側面反映了江蘇傳統外貿向跨境貿易升級轉型的活躍度。江蘇是製造大省、開放大省,眼下,越來越多產業帶上的賣家開始主動了解如何將產業優勢與數字化柔性供應鏈貫通,藉助跨境電商實現在全球市場上的銷售與品牌躍升。

作爲一家歷史悠久的紡織產業龍頭企業,蘇紡集團近年來立足產業鏈大力發展跨境新業態,今年1至4月,其進出口總額、出口額、進口額增速均遠高於全國數據。其中,跨境電商出口貨物貿易銷售2828.58萬美元,同比增長113%,佔進出口總額的39.29%。

“在剛剛結束的廣交會上,蘇紡集團所有展品均通過‘蘇豪通9710B2B系統’或自建獨立站同步展示,共接待境內外採購商1200餘人次,累計意向成交超千萬美元。”集團副總經理劉超說,除了自身轉型,公司也幫助大量工業品製造企業和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商。目前,蘇豪通系統已服務70餘家企業一站式合規出海,累計實現經海關認定的9710跨境出口報關數據1.5億美元左右。

當前,跨境電商正在重塑江蘇外貿的比較優勢。去年,江蘇接連發布了《關於促進經濟持續回升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和《江蘇省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3—2025年)》等政策,鼓勵江蘇省外貿企業更好地利用跨境電子商務等線上渠道拓寬市場。如今,全省已經形成跨境電商平臺、跨境電商運營、跨境電商物流、跨境電商支付等全方位的產業生態體系。

“我省作爲傳統的貿易大省,通過大力發展跨境電商這一貿易新模式,將會加速產品創新,重構傳統產業鏈,催生新產業集羣,對推進我省貿易數字化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省社科院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員周睿認爲,跨境電商作爲外貿領域新質生產力的代表,正在不斷強化江蘇製造的海外產品力與品牌力。

跨境電商+產業帶,

解鎖升級新密碼

如今,跨境電商野蠻生長式的“鋪貨”模式難以爲繼,越來越多的“貿易型”賣家正在向“工廠型”賣家迭代,更重視品牌化、精細化運營,這無疑爲江蘇帶來新的歷史機遇。

在南京,一家叫卡佩希的泳裝品牌依靠成熟的供應鏈,從一個低價泳裝“小商販”到長期霸佔亞馬遜Best Seller榜單;一家叫薏凡特的女性運動服裝品牌,連續兩年成爲抖音海外電商運動內衣類目銷售榜單top1;深耕“隱形眼鏡”賽道的視客,用15年時間從年銷售30萬元發展到近30億元。通過探索“跨境電商+產業帶”發展模式,南京現已初步形成智能製造、戶外用品、電動工具、紡織服裝四大跨境電商出口產業帶,培育了一批傳統外貿企業轉型跨境電商的典型代表。

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南京跨境電商進出口總量跨越多個百億級臺階,始終位居江蘇省領先方陣。2023年南京跨境電商、“新三樣”出口規模均居全省第一,服務外包發展水平連續4年居全國第二。今年1至4月,全市跨境電商進出口增長44.5%,規模佔全省比重超五成。

“1至4月,企業服務江蘇客戶數增長30.8%,包裹數增長80.6%。”蘇州跨境電商企業急速國際總經理劉喜章對4月業績尤爲滿意。近期,國外市場對科沃斯掃地機、蘇州婚紗禮服、蘇繡等產品需求量持續走高,這些“蘇州造”的出海、出圈爲他的跨境業務貢獻了新的增長點。

歐美一直是該企業深耕的傳統市場,劉喜章分享經驗介紹,入局早、建平臺、觸前端是企業跨境業務“搏出彩”的關鍵。早在10多年前,該企業就着眼跨境貨品到市場地“最後一公里”的生意,在美國、澳大利亞、西班牙等地都建立了公司自研平臺系統,可隨時招募當地司機加盟送貨,類似貨拉拉,解決跨境快遞送到家問題。

蘇州製造業基礎雄厚,發展跨境電商極具優勢:既有數量豐富的附加值高、品牌認知度高的電動工具、智能家電、契合“小單快反”“柔性供應鏈”模式的紡織服裝、婚紗禮服等終端消費品;又有規模龐大的汽摩配產品、光伏新能源設備、機械設備等工業中間品和製成品。當前,蘇州製造品牌化出海亮點紛呈,跨境電商品牌數量超5400個,DTC品牌超120個,以科沃斯爲代表的衆多品牌已成爲海外細分領域的領頭羊。

跨境電商綜試區的建設也爲推動全省跨境電商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鹽城綜保區跨境電商業務始於2017年,2020年成爲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隨着綜試區線上綜合服務平臺全面升級,該區域已具備執行跨境電商全業務模式(9610、9719、9810、1210)的能力,支持海錨易購、天橙海購、燕舞冠輝等跨境電商開設前店後倉和線下直提業務。據海關統計,2023年鹽城跨境電商進出口同比增長69%,爲推動全省跨境電商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多點開花,

打造向外發展新引擎

根據海關總署數據,今年1至4月,中國傢俱出口同比大增20.4%至1685.5億元,規模創歷史同期新高。這顯示了中國作爲全球最大的傢俱生產國和出口國的實力。未遲公司爲國內某傢俱公司建立了營銷型海外獨立站,通過關鍵詞優化和社交媒體運營推廣品牌。網站上線半年,已有30餘個產品關鍵詞排名Google搜索引擎首頁,社媒粉絲數量同比增加50%以上。

“公司專注於爲企業提供一站式數字出海解決方案。”未遲市場部負責人李敏表示,當前企業正積極整合全球網絡優勢資源,融合海內外優秀人才,通過數據驅動、技術賦能、創意引領助力中國品牌全球增長。目前,未遲在跨境電商平臺服務領域的案例《基於數據智能決策的AdWeb全球站在工業品出海中的全鏈路解決方案》,已入選江蘇省商務廳首批數字貿易創新案例。

跨境電商進出口,對江蘇而言,還是一個比較新的賽道,挑戰與機遇並存。“隨着國內外監管體制機制的不斷完善,跨境電商步入規範化管理時代。”李敏認爲,江蘇省出海企業總體合規意識較強,有效降低了企業在海外經營時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從而爲省內企業業務擴張提供更加穩定和有利的環境。其次,AI大模型賦能行業增收提效,“人貨場”均存在AI商業化應用落地的契機,AI大模型在選品、文案內容生產、圖片設計、客服互動、多語種翻譯、廣告投放等環節的應用普及將給行業帶來整體的降本增效。不過,也要看到,我省跨境電商產業生態尚不完善,且缺少具有全球服務能力的服務商。

跨境電商是江蘇外貿的潛力板,省內各地紛紛加大支持力度。南京聚力打造跨境電商綜試區,建成5個省級跨境電商產業園、21個省市級公共海外倉試點項目,跨境電商規模佔全省比重約四成;蘇州把今年定爲“跨境電商躍升年”,專門召開跨境電商發展大會暨工作推進會,在近期發佈的中國跨境電商品牌影響力百強榜中,蘇州7家企業上榜、總數位列全國第三;鹽城4月底發佈推進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5月11日專題召開跨境電商培訓活動暨工作推進會。

“我們將繼續在數據跨境流動服務、國際綠色貿易服務、跨境電商知識產權保護等領域開展先行先試,護航南京企業和產品綠色出海、安全出海,打造外貿發展新引擎。”南京市商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南京將充分發揮試點疊加、人才資源、軟件服務、南京都市圈等優勢,圍繞主體培育、生態建設、平臺打造、產業輻射、環境優化五方面聚力發力,推動跨境電商高質量發展。

借跨境電商的東風,蘇州將積極幫助企業開闢新市場、獲取新訂單,落地新主體。加大對品牌賣家、供應鏈、物流、金融支付等項目的引進力度,用好《跨境電商重點企業服務制度》加快培優育強,打造一批特色產業園區,帶動跨境電商選品中心、配套服務、供應鏈等多業態集聚。此外,引導企業觸網升級,年內推動至少600家傳統制造業企業開展跨境電商業務。

鹽城提出,逐年度細化分解跨境電商三年行動方案,確保跨境電商進出口年增長20%以上。聚焦新能源、汽車零配件、輕工紡織、機械設備等產業集羣,發揮國家外貿轉型基地、大豐家紡、建湖節能電光源等產業品牌優勢,釋放綜保區、開放口岸、韓日全貨機、中歐(亞)接續班列等倉儲物流效能,加快合作平臺搭建,全力打造產業帶發展標杆企業,推動傳統制造企業借勢“出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