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長江日報

8年前的詩歌重新展出只爲幫詩人完成心願

“武漢的月亮”在地鐵裏找到了

值班站長林青將重新打印的詩歌《武漢的月亮》送給王蔭琴(右)。長江日報記者陶常寧 攝

長江日報訊(記者陶常寧) 5月7日下午,武漢地鐵4號線園林路站迎來一位老先生,他從車站入口到站臺邊走邊看,似乎在尋找什麼,遍尋無果後,他找到值班站長林青。

“我有一位老同學,之前在園林路站展出一首現代詩,名爲《武漢的月亮》,想拍照留念,不知是否還能找到?”聽完老先生薛中孚的講述,林青記下詩歌的內容,留下電話,稱一有消息便通知他。

2016年,《武漢的月亮》入選“記住鄉愁”2016(第五屆)地鐵·公共空間詩歌徵文,作者王蔭琴是湖北作家、詩人。

當年,189名詩人的234首詩歌分別在武漢地鐵1、2、3、4、6號線的地鐵站內展示。

王蔭琴的這首詩在4號線園林路站展示,由於種種原因,她一直沒有機會到現場親眼看一下。

“我今年75歲了,身體一直不太好,多年前因左髖骨塌陷行動不便,聽力也不太好。前幾年,文友夏新兵路過園林路站看到我的《武漢的月亮》,還拍下照片發給我,可惜後來換電腦不小心丟失照片。”王蔭琴說,其實還有一個原因讓她想再一次看到這首詩歌。

“去年,老伴去世,我的心情非常抑鬱,不太想出門。老伴在世時,一直說要一起去地鐵站看一下我的詩歌,卻因種種原因沒有成行,我想完成他這個心願。”王蔭琴陷入回憶。

5月6日,王蔭琴在同學聯絡羣中拜託大家,如有人乘坐地鐵4號線,幫忙在園林路站看看,站內還有沒有《武漢的月亮》這首詩歌。“當時我也想到,時間過去8年了,肯定撤換了,但還是想試着找找看。”

沒想到,老同學薛中孚非常熱心,第二天就騎自行車去園林路站尋找《武漢的月亮》。

得知這個故事,值班站長林青帶着同事們走遍車站,查看所有燈箱,沒有發現。不死心的站區幹事屈浩文又查遍站區6座車站,依然沒有發現。一番商議,大夥將此事上報給客運中心和公司。

武漢地鐵運營公司得知此事後,花了一週時間在全線網車站查找,可惜當年所有的詩歌都已撤展。

爲了不讓王蔭琴留有遺憾,園林路地鐵站決定爲她再次展出《武漢的月亮》,並邀請她參加5月19日在車站舉行的“地鐵三行情詩”活動。

收到邀請,近一年未出門的王蔭琴很感動,又有些猶豫。“先生去世後,我已習慣孤獨,內心也有些封閉,19日的活動原本不打算參加,可兒子鼓勵我去,說他送我。”王蔭琴將受邀之事告知詩友羣的好友,詩友“淡泊溪流”等人也都鼓勵她去,老朋友著名詩人谷未黃更是一再鼓勵她多參加公開活動。

“我後來想想,我應該去,熱忱的薛中孚同學爲幫我找‘月亮’辛苦跑了幾趟,還聯繫地鐵工作人員。更沒想到4號線地鐵園林路站工作人員對這個事這麼認真、這麼看重,不但在站內找‘月亮’,還聯動公司各車站幫忙找,現在還要重新複印這首詩舉辦活動展示‘月亮’。”王蔭琴感動地說,這件事那麼多人提供了幫助,一個接一個,所以自己一定要去。

5月19日上午,王蔭琴在兒子的陪伴下如約來到園林路站。這是老伴去世後,她第一次參加公開活動,“這些人的關心讓我願意走出來”。

現場,許多市民寫下“三行情詩”,拿給王蔭琴看,請她點評,還有不少小朋友將對父母的愛寫進詩裏。

不少市民在重新展出的《武漢的月亮》詩歌前駐足,他們對長江日報記者說,詩中蘊含的親情令人感動,希望這樣樸素真摯的情感能持續在城市的地下空間流淌。

■ 武漢的月亮

王蔭琴

我知道 你收集昨天 無數個昨天

你教它們開花 或者 長刺

然後盛開 給眼睛 當你圓滿的時候

今夜的你圓滿

我看見我的昨天開花了 素雅 馨香

散落在蛇山的腳印 風聲 迷茫和書香

山北邊的院子有許多窗口 飄出炊煙

父親的身影緩緩移進院門

頎長 前傾 彷彿駝着隱形的山

媽媽低頭納鞋底 扎一針 拉一下

把日子拉得悠長

我的昨天開花了 素雅馨香

我伸出雙手 卻扎入芒刺

唯有童年的歌謠溫柔

在天邊 在四季 在我的心田蔥蘢

月亮走 我也走 我跟月亮提笆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