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日報

本報記者 張佳琪

昨天,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首次參與中國科學院公衆科學日活動,以“雁棲湖畔 遇見追光的你”爲主題,面向公衆開放,通過科普講座、科普小實驗、遊園打卡等形式,向公衆展示中國科技力量。

乘着大巴車,記者跟隨清華大學物理專業團隊穿過地下通道,來到形似“超級放大鏡”的高能同步輻射光源中心,參觀從直線加速器開始,按照束流方向行進,初次到此的學生、教師格外珍惜這次行程,一路全神貫注。

隔着玻璃,大家看到了一個不起眼的小桶形狀設備,這卻是整個“大光源”的源頭——電子槍。束流從此發射,先進入到長長的直線加速器初步加速,再來到增強器中進一步升能,最後進入儲存環,電子在裏面轉圈時產生同步輻射光。現場五顏六色的設備、管線科技範兒滿滿,高能同步輻射光源工程總指揮潘衛民帶着大家走走停停,做着細緻的講解。科研人員將通過“大光源”來探索微觀世界,它也將爲基礎科學和工程科學等領域原創性、突破性創新研究提供重要支撐。

與參觀活動同步,研究員李明、焦毅帶來《神奇的同步輻射光》《粒子加速器及光源》科普報告。他們用生動有趣的語言,講解了“光的顏色是什麼”“同步輻射光源歷經四代的更迭,都發生了哪些變化”“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爲何能發射比太陽亮1萬億倍的光”等內容。

爲了讓公衆更直觀地感受大裝置,活動還開放了HEPS原理沙盤、X射線顯微成像線站、長線站等多個打卡點位,通過志願者的生動講解,讓公衆瞭解HEPS的原理,親身感受HEPS的建設成果。

公衆科學日上最受歡迎的當數小實驗環節。多功能廳裏,同步加速、聽見你的年紀、多彩的光等展位前圍滿了學生。在衆多參觀者中,一對正推着行李箱觀展的母子格外引人注目。“我小學的時候就接觸並喜歡上了物理,尤其是對高能物理感興趣。這次公衆科學日我盼了好久,昨天特地從上海趕過來參加,現場能到大科學裝置內部參觀,還能和科學家直接交流,真是很過癮。”今年初一的徐同學告訴記者。

HEPS是國家發展改革委批覆立項,中國科學院、北京市共建懷柔科學城的核心裝置,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承擔建設,建成後,將是世界上最亮的第四代同步輻射光源之一,也是中國第一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裝置的主要結構包含加速器和光束線站兩個部分,其基本原理是“加速電子,產生光”,給航空航天、物理化學、生物醫藥、能源環境等領域的科學家提供高品質的光。

2019年6月,一羣追光的光源人來到雁棲湖畔,開始了中國首臺高能同步輻射光源HEPS的建設。目前,HEPS已完成直線加速器、增強器的出束任務,成功將電子升能加速到6000兆電子伏特,創造了多項世界之最,儲存環、光束線站科研設備正在加緊安裝,預計今年年底發射第一束光。

每年5月,中國科學院各個科研院所和大科學裝置都會面向社會公衆開放。據統計,此次公衆科學日活動中,約800名公衆預約來到懷柔科學城,現場親身體驗高能同步輻射光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