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制造有“智” 转型有“数”

——广东发展新质生产力一线调查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本报记者 龙跃梅 都 芃

从一卷不锈钢板材到一台洗碗机,生产过程要经过上百道工序。之前,人工检验难免出现疏漏差错;如今,生产线上多了一双AI“眼睛”。在AI视觉辅助人工质检的帮助下,生产线一次装机不良率下降至1.1%,品质提升50%。

5月16日,科技日报记者随“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走进广东佛山的美的厨热洗碗机顺德工厂。

这座工厂是亚洲最大的洗碗机生产基地,年产量达600万台,产品销往全球145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其订单处于稳健上升的良好态势,今年的内销与外销同比均保持双位数增长。

从制造变“智造”

“以前我们都是靠人眼去判断哪里出现了差错,现在通过AI视觉识别,一旦不符合标准操作,机器会自动停止,大数据第一时间反馈给相关负责人。”美的洗碗机工厂厨热硬物洗护产品总监仇灿华说。

美的洗碗机工厂MBS及数字化负责人熊涛进一步介绍,目前洗碗机本身也通过应用5G、AI、工业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一系列技术加持,使得其单台成本下降14%,交付周期下降30%,产能提升了一倍,人员下降了49%。

如今,该工厂的生产线,最快18秒就能下线一台洗碗机;从上线到下线生产一台洗碗机,最快只需要890秒作业的时间。

从制造变“智造”,背后是广东佛山加速“数改智转”,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探索和实践。

佛山制造业综合实力雄厚,是全国唯一制造业转型升级综合改革试点城市。2023年,该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超6300亿元,分别居全国城市第四、第五位。

加速“数改智转”

经济体量大,企业数量多,如何才能实现“数改智转”?

佛山市工信局副局长李天赠介绍,佛山强化政策支持,深入落实《佛山市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发展若干措施》,配套财政资金100亿元,对制造业转型进行全周期奖补。其中数字化示范工厂最高可获奖励2000万元,固投最高奖励达到1亿元。此外,佛山还设立了总规模300亿元、首期100亿元的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

佛山市坚持标杆引领示范,每年遴选认定一批数字化智能化示范工厂、示范车间、标杆项目,为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转型阶段的企业提供对标样本。

佛山还加快实施集群数改,实施龙头带动、中小企业抱团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等三大转型路径,推动企业抱团组建联合体,共同探索转型模式,力图破解企业自主转型难题。

“佛山产业根基在于‘传统’,发展壮大的基本盘也在‘传统’。”李天赠说,佛山实施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来,大量的传统制造企业走上了数字化道路,生产效率实现几何级跃升,生产成本大幅下降,降本增效成果十分显著。

以“制造业当家”

科技日报记者在广东一线采访发现,越来越多的企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

在OPPO东莞智能手机工厂,记者看到,电路板印刷、贴片、焊接、测试等已实现自动化。OPPO制造中心高级数字化经理高小娟介绍,OPPO的生产线自动化率已达到85%,平均10秒就能生产出一台手机。

在玮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超G工厂”,智能产线采用昆虫仿生,激光定位+视觉定位等先进工艺,保障机器人作业时,无论是单臂举重200公斤物料,还是抓取薄如蝉翼的质子膜,都能达到精度±0.1mm。

而在位于广东肇庆的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记者看到,智能制造车间和智能立体仓库内,一辆辆自动导航运输车接受系统操作指令,进行着转运、入库作业……

作为制造业大省、科技创新大省,2023年广东制造业增加值约占全国1/8。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制造业当家”的广东,有着清醒的认识和行动。“推动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促进广东制造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总经济师邹勇兵说,广东抢抓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组织实施“技改大会战”等专项行动,持续提升先进产能比重。

邹勇兵表示,广东还将加快建设全国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引领地,实施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推动人工智能创业创新赋能千行百业。2024年第一季度,广东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2.0%,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3%,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2.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