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揚子晚報

“突然發現自己的偷感很重。”“新來的同事偷感好重。”“發現一隻偷感很重的貓”……最近的社交平臺上,“偷感很重”這個詞開始頻頻出現,在年輕人羣體裏還由此引申出了一個新人設——“偷感人”。有網友開玩笑說“偷感人”是打工人的頂級人設。

“偷感很重”並不是給人帶有小偷小摸感的意思,更多地是指一種拘謹的、內向的甚至有些扭捏的狀態。“偷感很重”這個標籤更多地會被用在性格比較內向的人身上,比如說想要“卷”起來發狠刷題備考,但是擔心自己最後沒有考上會丟人,所以選擇找個沒人的地方偷偷摸摸地努力刷題學習;再比如,買了件風格不同的衣服穿出了門卻害怕會在路上碰到熟人,擔心別人的目光。“偷感很重”也用於形容小心翼翼、不太自信的狀態,比如性格內向的人蔘加社交派對時不太適應這樣熱鬧的場合,只能強顏歡笑地躲在角落,試圖變成一個“小透明”,祈禱最好沒人看見自己。

“偷感很重”的應用語境現在已經從形容人漸漸擴展到了形容動物、造型等多個方面,比如新買的衣服、飾品穿着一點精氣神也沒有,有一種不舒展、不合身的感覺,這種情況下會被說“這件衣服偷感真的很重”。膽小怕人、躲在牆角小心翼翼觀察人類的小貓咪也可以說它是“有着超絕偷感的小貓”。“偷感”還成爲形容演員演技的一個詞語,演員演技生疏,肢體動作僵硬、表情也不自然,觀衆就冠以“一股偷感”的評價,這時候的“偷感很重”多少就帶有批評演員的意思。

“偷感很重”在大部分時候並不帶有貶義,更多的是年輕人的自嘲,他們希望能夠逃離他人審視的目光,在自己的一方小天地中身心才能徹底放鬆。在年輕人自嘲“偷感很重”的背後,折射着這部分人羣對於距離感的需求。

沈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