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天津日報

盤活存量 培育增量 提升質量

“上下樓”變“上下游” 盤活存量有妙招

—— 我市國企開展第三期“轉型發展拉練項目”互學互看活動

本報記者 吳巧君

“這裏租金比別的地方高,卻有企業源源不斷地從低租金的地方搬過來,爲什麼?因爲這裏位置上的‘上下樓’變成了產業鏈上的‘上下游’,航運企業積聚在這兒,銀行、海關、法院、協會配套齊全,融資、報關、糾紛處理各項服務精準。”

這是日前市國資委組織泰達控股、城投集團、軌道集團、渤輕集團、渤化集團、食品集團等20多家市屬國企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關於“三新”“三量”工作要求,開展第三期“轉型發展拉練項目”互學互看活動中,各位國企掌舵人在軌道集團國際航運大廈參觀時聽到的介紹。

這棟過去名叫“泰達大廈”的大樓坐落於河西區小白樓CBD商圈,建築面積6.03萬平方米,自2021年軌道集團承接該大樓資產後,改變過去租賃業態分散,專業化特色不突出的狀況,瞄準“小白樓航運聚集區”區位優勢,鎖定國際航運大廈定位,打造專業化特色樓宇。

“目前大廈入駐企業達到134家,60%是航運上下游企業,這些企業每年稅收貢獻達到1.2億元,如果算上租金收入,這棟大廈每年產生的效益達到2億元。”軌道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吳秉軍介紹說,“這個大樓總計創造的就業崗位達1500餘個,我們在大樓內設置的綜合服務中心不僅服務樓內企業,還爲小白樓行業集聚區400餘家航運類企業提供航運專業服務,有效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今年成功榮膺‘全國特色樓宇30強’。”

在一旁仔細聆聽介紹的渤化集團總經理田雲生很有感觸:“我們渤化集團也有許多存量資產亟待盤活,這個大樓的運作模式給了我很大啓發,國資系統內各大集團互學互看,學習先進,交流經驗,這樣的活動很有益處。”

在國興資本承德道原法國領事館項目現場,大家瞭解到這個距今有百年曆史的建築羣已引入國家級科研院所,正在打造一個立足天津、服務京津冀、輻射全國的高端健康醫療管理中心,實現數字健康醫療領域產業煥新;在紡織集團鵲橋路產業園項目現場,大家瞭解到紡織集團目前正在積極規劃將這個項目打造成“天紡科創智慧谷”,並利用其地處南開區的地理位置,要把這個智慧谷升級爲天開高教科創園配套園區,目前已吸引涵蓋檢驗檢測、軟件設計、電器研發等現代服務業企業14家入駐,年創產值達到1.1億元;在能源集團華潤天津醫藥公司項目現場,大家瞭解到,能源集團把閒置廠房提升改造後實現房產資源盤活與產業項目引進“雙收益”,華潤醫藥公司入駐該閒置廠房後,2023年實現營收近百億元,納稅1.5億元……

互學互看現場,天津勸華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津投資本黨委書記、董事長侯宇鋒告訴記者,兄弟單位的盤活資產經驗很是鼓勵人心,津投資本當前正在加班加點進行吉利大廈的煥新改造,6月份將以全新面目亮相;同時,津投資本還攜手勸華集團,依託自有閒置資產,共同打造“中原1926”文旅商貿品牌。“我們要充分抓住當前文旅市場‘沉浸’‘體驗’‘文化’等特點,讓‘老字號’與‘新商業’產生化學反應,傳承發揚天津文化,在振興百年品牌同時,聚焦年輕客羣構建社交空間,努力打造特色鮮明的文化旅遊目的地。”

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勇在活動現場一一點評項目特點,總結項目成功經驗。“我們從去年開始連續舉行三次互學互看活動,就是要用典型、榜樣的力量帶動大家在資產盤活中積極發揮各自的資源稟賦,把企業資源嫁接到‘三量’工作中來。今天我們看的幾個項目,都是精準招商取得好效果的項目,我們鼓勵各國企強化精準招商,要以新質生產力賦能資產盤活項目;要因地制宜匹配適用的盤活思路,與屬地政府聯動協作,探索差異化盤活路徑;要善建善用善營,打造懂市場、會經營、善管理的專業化團隊,不斷提升資產盤活水平。”他說。

今年一季度,我市國有企業盤活閒置及低效土地房產27萬平方米,實現收入47億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