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扬子晚报

江月莉

受访者供图

“秧好一半禾,苗好七分收。”初夏时节,位于南京六合三友湖畔的艾津稻园一派忙碌,“新农人”们抢抓农时开展水稻育秧。在千余亩“绿色海洋”里,秧苗长势喜人。“今年,一定又是个丰收年。”今年是90后江月莉成为新农人的第10年,在南京这片土地上,她与团队小伙伴们绘出最美的“金陵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姜婧仪

1、从泰州到南京,新农人在宁走好兴农路

今年33岁的江月莉是泰州人,2011年来到南京开启自己的追梦之旅。“10年前,被集团调配到农业板块——江苏艾津农业科技服务有限公司,也就是艾津稻园,现在是艾津稻园首席品牌官,负责艾津稻园品牌的宣传与推广。”江月莉告诉记者,艾津稻园作为艾津集团农业板块最初的一粒小种子,现在已经破土而出,发芽长大。

艾津稻园占地千余亩,除了稻米,还会种植应季的瓜果蔬菜。在这片土地上,像江月莉这样的新农人有60多个,“我们团队主要是80后、90后为主,他们来自南京农业大学、农科院等专业院校,多拥有植物保护、作物栽培、农业资源与环境等多个农业专业教育背景,将自己的专业技术和知识,运用到我们实际农业场景中。”江月莉介绍,除了自家的“绿领新农人”团队外,还会和国内科研单位及专家进行深度合作,不断提高农产品品质。

目前,艾津稻园三友湖基地位于横梁街道三友湖村,绿领新农人们一直坚守着这片土地,采用轮作休耕的模式,在传统小麦季节,种植天然绿肥,让土壤得以修复,而避免对自然的过度攫取。

2、从田间到餐桌,稻米层层把控让消费者更放心

这个水稻生产基地到底有什么不一样呢?“团队在三友湖寻找到这样一个优质稻米生产基地,来种植咱们的艾津欧标大米。”江月莉介绍,稻园稻米从产地标准(包括土壤、灌溉水、空气),到种植、加工都有一系列标准体系,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优质大米种植生产加工产业链。 在种植过程中,他们禁止在生产体系中引入基因工程生物及其衍生物。实行同一块土地一年内只种植一季稻米作物。使用生物肥,种植绿肥。“不排斥化学农药,使用的基本都是残留较低的农药。”江月莉说。

此外,稻米多为机械收割,转运过程中稻谷不落地,采用低于50℃的低温烘干,然后真空包装,恒温冷藏。选种、育秧、插秧、田间管理、收割、烘干、加工每个环节都科学把控,农业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也实现了种植过程全程可追溯。每一批大米上市前都经过SGS权威检测,只有符合“艾津欧标体系”的产品才会到消费者手中。

3、从认购到赏花经济,农旅融合串珠成链引客来

“一开始觉得,种大米能有多难?直到自己从事这一行,接触得越多,才发现,种出好大米一点也不容易。”江月莉主要从事品牌的推广,既要讲好种大米背后的故事,还要让更多人知道艾津稻米,“所以除了走进稻田,我还要走进各行各业,了解消费者的需求。”

这十余年,江月莉扎根农业而又不止于农业。通过抓住赏花经济,江月莉带领小伙伴从田间到饭桌打造农旅融合新体验,串起这条“项链”的一个个“珍珠”,便是与之相关的农事活动:五六月插秧节期间,组织插秧比赛、抓鱼摸虾等活动;在水稻生长期,每周开展稻米小课堂,举办各种亲子活动,介绍餐桌上的米饭的生长过程;稻子成熟,稻园迎来丰收节,孩子们把收割后的水稻在机器上脱粒,再把稻谷放在碾米机上碾出大米。

此外,稻园还推出“认养一亩田,来当东稻主”的认购共享稻田模式,将绿色土地共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在休闲时间,“东稻主们”可以来到艾津稻园基地,感受绿色,享受绿色,更能享有高品质的稻米和蔬果,目前用户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已有近万人。

与稻园一起成长,江月莉在南京不仅有自己热爱的事业,也在这座城市中安居。一到周末,她便带着家人行走于乡村稻园,在勃勃生机中享受惬意时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