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王 珂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20日 第 05 版)

最近一段時間,消費市場活力十足。從餐廳到電影院,從旅遊到休閒,從線上到線下,消費各領域多點開花,新場景、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消費交出一份亮眼成績單,爲觀察中國經濟打開了一扇窗。

文化和旅遊部發布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合計2.95億人次,同比增長7.6%,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1668.9億元,同比增長12.7%,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3.5%。無論是人次還是消費額,都比2019年高出不少。從遊人如織的景區,到一片繁忙的機場車站,都可以感受到消費市場供需兩旺的盛況。這是中國經濟鞏固回升向好態勢的生動註腳,展現着中國經濟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優勢。

假期消費熱展現出新的特點和趨勢。不僅傳統熱門景區迎來接待高峯,一些新興的下沉市場旅遊目的地也受到歡迎。山東淄博、甘肅天水等網紅城市繼續吸引流量,貴州西江千戶苗寨、安徽宏村等鄉村古鎮深受遊客青睞。平臺數據顯示,“五一”假期中,三、四線城市旅遊訂單增速同比快於一、二線城市,縣域市場又快於三、四線城市。“小縣城跑贏大都市”,縣域旅遊市場釋放了文旅消費新動能,成爲假期消費市場的一大亮點,折射國內經濟大循環的廣度和深度。

新的消費增長點,來自於空間的拓展,也得益於時間的拉長。一些地方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夜間經濟,把夜間消費搞得紅紅火火。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已納入監測的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夜間客流量7257.58萬人次,按可比口徑較去年“五一”假期增長6.9%。從白天到夜間,從城市到鄉村,消費時間拉長、場景拓寬,讓文旅消費的活力更澎湃。我國有14億多人口,中等收入羣體超過4億人,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規模穩步增長,超大規模市場爲擴大消費提供了充滿想象力的廣闊空間。

在豐富文旅產品新供給上下功夫,我們完全有能力進一步挖掘消費潛力。通過科技賦能、文旅深度融合,智慧旅遊爲遊客提供多元遊玩體驗,成爲假期旅遊消費新熱點。在安徽黃山西遞夜遊智慧旅遊沉浸式體驗新空間,全息舞蹈秀、農耕互動體驗、數字鞦韆水簾、波光噴泉等爲遊客帶來全新體驗。同時,瞄準市場痛點,更多現代服務業可以參與做大文旅市場蛋糕。在深圳,快遞企業創新多場景服務模式,將攬收點開進了機場、高鐵站、口岸、酒店和景區,讓遊客出行更加便利。以新供給滿足新需求,以新產品引領新消費,以新組合激發新動能,就能實現供給創造需求、需求牽引供給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推動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今年一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3.7%,拉動GDP增長3.9個百分點,持續發揮着“助推器”“穩定劑”作用。着力增強居民消費能力,不斷挖掘消費新增長點,多措並舉擴大消費,就能更好滿足人民羣衆的美好生活需要,爲鞏固和增強經濟回升向好態勢貢獻更大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