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寧日報精準“餵飽”農田、無人機“趕走”蟲害、智能操控灌溉……小滿將至,南方早稻陸續進入分櫱期,記者在江西採訪發現,新農人植保補肥有“新招式”。

在江西省吉安市峽江縣水邊鎮義橋村,綠油油的水稻已有20多釐米高。流轉了1000多畝地的種糧大戶葉長春操控無人機,把專門定製的複合肥均勻灑到地裏。

“農田喫得飽,水稻才長得好,但肥料也不是越多越好。”葉長春以前一直使用統一配比的化肥,農作物品質和產量提升卻陷入瓶頸。後來他諮詢專家瞭解到,每塊農田土壤養分含量不同,所需肥料的比例也不同。

在農技專家指導下,葉長春利用江西省測土配方施肥系統,瞭解土壤養分的含量和比例,再“私人定製”化肥。他拿起手機點開測土配方施肥應用軟件,輸入田塊位置後,土壤特性、配肥建議等一目瞭然。

葉長春說,結合田塊實際情況測土配方後,現在他選用的肥料氮磷鉀配比爲22:8:18。精準“餵飽”農田後,不僅水稻長勢更好,每畝地的肥料成本還節省了20%左右。

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實施糧食單產提升工程,集成推廣良田良種良機良法。良機已成爲各地農戶不可或缺的種田“好搭檔”。

眼下,江西省永新縣21.5萬畝早稻已陸續進入生長分櫱期。永新縣文竹鎮農技工作人員王辛成介紹,現在禾苗長勢良好,但前期雨水較多,加上近期升溫,高溫高溼環境下病蟲害風險較大。爲提高病蟲害防治效率,當地協調無人機飛防作業服務隊,對早稻進行統防統治。

“我種了160畝地,以前請10個人做防蟲作業,需要兩天才能完成,現在兩臺無人機作業1個小時就完成了。”永新縣文竹鎮龍源村種植大戶周蘇平說。

農田灌溉也有了新方式。在永修縣立新鄉後崗村,連片的高標準農田地塊平整。值得一提的是,農田旁邊不見灌溉渠道,農田裏卻不缺灌溉用水。

“灌溉用的管道都埋在地下,溝渠只用來排澇。隨着技術的完善,以後還能實現水肥一體化,施肥更省心。”永修縣高級農藝師周君花介紹,近年來,永修深入推進高效節水灌溉,打造了一批“科技先進、高產高效、綠色生態”的高標準農田。這些農田採用管道輸水、自動化灌排等新技術,水資源利用率提高20%到30%。

(新華社南昌5月19日電記者熊家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