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王海慜    每經編輯 彭水萍    

據統計,2020~2023年全國LP認繳出資連續下降,其中2023年券商私募股權機構出資額更是同比大幅下降65%。

不過,2024年以來,部分券商私募股權業務卻逆勢而動。例如,近期浙商證券的私募股權子公司頻頻出擊,近2個月,數次與地方國資合作設立基金。此前,浙商證券曾在2023年年報中披露,2024年將全力推動私募股權基金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有分析認爲,私募股權業務作爲券商投資、投研、投行產業鏈的重要一環,儘管當前面臨挑戰,但中長期仍有較大的潛力。

浙商證券在合肥發力

據企業信息查詢平臺,2024年5月13日,浙商聚金嘉融高投基金(合肥)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執行事務合夥人爲浙江浙商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出資額爲10億元。該合夥企業由合肥高新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及浙商證券兩家全資子公司浙江浙商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商資本)、浙商證券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浙商投資)共同持股,其中浙商資本、浙商投資合計出資佔比爲50%。

目前,浙商聚金嘉融高投基金(合肥)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經營範圍包括創業投資(限投資未上市企業),以私募基金從事股權投資、投資管理、資產管理等活動。

據瞭解,浙商證券主要通過上海證券自營分公司、浙商資本、浙商投資開展投資業務。根據浙商證券官網披露,2018年,浙商資本由直投子公司轉型證券公司私募基金子公司並完成基協備案;2023年,形成產業基金+政府基金+母基金全產業鏈的專業私募基金管理平臺。浙商資本累計管理基金認繳總規模超過1000億元,投資覆蓋近500家企業,重點佈局高端製造、新一代信息技術、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

事實上,上述合作在此前已有鋪墊。2022年7月,浙商證券與合肥高新集團、高新區半導體投資促進中心聯合舉辦的集成電路半導體產業對接會在合肥舉行。期間,浙商證券董事長吳承根帶隊調研合肥集成電路半導體企業,與合肥高新區管委會座談交流,並與合肥高新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此外,近期浙商證券私募子公司浙商資本還與省內其他地方國資進行了私募股權基金領域的合作。

企業信息查詢平臺信息顯示,2024年4月15日,浙商嘉勝(淳安)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成立,經營範圍包括股權投資、投資管理等。該基金由浙商資本作爲基金管理人,浙商資本出資佔比達到35%,淳安縣國資旗下投資機構合計出資佔比爲40%。據瞭解,該基金將以淳安縣政府在杭州大江東和西湖區“飛地”爲依託,擬投資於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產業領域,充分發揮國有企業股權投資基金的引領撬動作用,進一步加快科技創新、產業升級、強鏈補鏈。

3月28日,浙江省“專精特新”(金華)母基金簽約儀式舉行。浙江省“專精特新”(金華)母基金,總規模爲20億元,註冊地在金華市,由浙江省產業基金、金華市產業基金和浙商資本共同出資組建,聚焦“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梯度培育,重點支持專精特新、小巨人、隱形冠軍、單項冠軍等成長型企業發展,助力浙江省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

浙商資本作爲本只基金管理人。據浙商證券總裁錢文海介紹,公司將大力支持浙商資本高質量推進母基金投資運作,在基金運作團隊建設上給予人員編制、機制配套上的最大支持;調動浙商證券政策研究所力量,爲母基金投資運作提供智力支持;藉助交投集團、浙商證券體系的資源網絡,爲投資項目提供項目上市、併購等一條龍的增值服務。

浙商資本將擴大規模

近年來,由於IPO退出渠道不暢等因素,私募股權行業發展承壓。根據執中ZERONE統計,2020~2023年全國LP認繳出資連續下降,其中2022年同比降幅高達24%,2023年降幅有所收窄。

另據執中ZERONE統計,2023年證券業機構私募股權認繳出資約87.9億元,比2022年的250.6億元大幅下降65%;2023年證券業機構出資次數共91次,比2022年的155次大幅下降41%。因此,2023年證券業機構不管是從出資規模還是出資次數來看,均出現大幅下降。

雖然券商另類子公司出資較多,但總體金額和單筆出資均較小。從細分LP類型來看,2023年券商另類子公司仍繼續出資,但平均單筆金額均不大,在6000萬元左右。

近年來,券商系私募股權行業呈現出集中度較高,頭部券商私募子公司規模大幅領先的特徵。據2023年年報披露,截至2023年末,中金公司通過私募股權業務在管的資產規模超過4000億元,行業排名保持第一。中信證券、華泰證券國泰君安、海通證券等券商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規模也有上百億元。

前些年,一些頭部券商私募子公司的淨利潤在集團總體淨利潤中的佔比較高,超過10%的情形也不在少數。不過,從2023年年報來看,中金公司旗下私募股權子公司中金資本,中信證券旗下私募股權子公司金石投資,華泰證券旗下私募股權子公司投資,以及海通證券旗下海通開元,中信建投旗下中信建投資本的業績均較歷史高位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且佔集團總體淨利潤中的比例大多不足10%。

相比之下,此前浙商資本的行業排名並不突出,近年來,浙商資本對浙商證券整體業績的貢獻也較爲有限,但目前浙商證券對私募股權業務的態度卻較爲積極。

據浙商證券2023年年報披露,2024年浙商資本將進一步擴大管理規模,加快推進私募股權基金的平臺化建設,並圍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進行投資佈局,“加大投資力度,全力推動私募股權基金業務實現跨越式發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詢包括多家頭部券商在內的十餘家券商2023年年報,發現少有類似表態。

市場退出或面臨挑戰

事實上,自2023年以來,行業內部分中型券商已逆勢加大對私募股權業務的投入。2023年6月,興業證券發佈公告稱,董事會同意公司以自有資金對私募股權子公司興證創新資本增資18億元人民幣。對此,2023年興證創新資本負責人曾向媒體表示,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對於券商的重要性正不斷提升,實際上能帶動券商投行、自營、經紀等業務。

有分析認爲,私募股權業務作爲券商投資、投研、投行產業鏈的重要一環,雖然當前面臨挑戰,但中長期仍有較大潛力。對於一些原本私募股權業務體量就不大的券商而言,未來有望成爲新的增長點。

也要看到,隨着2024年IPO進一步收緊,私募股權市場退出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退出難”,或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一級市場“募投管退”的生態。

據中信建投非銀團隊發佈的私募股權投資市場月報,2024年1月共有109個投資退出事件,同比下降50.68%,環比下降64.95%;從退出方式來看,48.62%通過IPO,49.54%通過併購,1.83%通過同行轉售;2月共有31個投資退出事件,同比下降88.73%,環比下降80.50%,從退出方式來看,48.39%通過IPO,45.16%通過併購,6.45%通過同行轉售;3月共有150個投資退出事件,同比下降62.22%,環比增長294.74%,從退出方式來看,61.74%通過IPO,35.57%通過併購,2.68%通過同行轉售。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浙商證券參與設立的幾隻私募股權基金均與政府性機構合作。

目前,政府資金仍然是私募股權募資市場主導力量。2023年受政府資金及國資託舉,全國LP認繳出資下降趨勢有所收斂,同比下降僅5%。2020~2022年,政府資金出資佔比穩定維持在43%至50%,2023年政府資金出資佔比達到65.6%,環比提升15.2個百分點。

根據執中ZERONE統計,從出資規模來看,2023年政府引導基金共認繳出資2703億元,相比2022年認繳出資的2479億元增加9.1%,是2023年各類型機構LP中唯一出資金額增加的LP。在大力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背景下,國家級引導基金及各級政府在私募股權投資市場中持續發力。

有分析認爲,大部分券商系私募股權機構的國資背景也使得其在受託管理政府引導基金時具有一定的優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