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寧夏日報

本報記者 李 峯

5月19日,在寧夏糧食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寧夏儲備糧濱河儲備庫,隨着指揮中心一聲令下,安防巡檢機器人——濱仔開啓了智能巡邏模式。無論夜間還是節假日,濱仔要做的是對庫區進行自動巡檢,實現全方位安全監控。同時,還要對規定路線和點位進行安防巡查,遇到庫區陌生面孔、翻牆等非法闖入行爲及時發出警報。對發現的火情、災情等,也能在第一時間把預警信息上報指揮中心進行處理。

不僅如此,在巡檢過程中,指揮中心人員可通過濱仔與附近工作人員進行實時對話。在人員作業期間,濱仔還會不間斷播放安全須知、作業規程等信息,不斷提醒庫區人員遵守安全生產要求。“濱仔是我們‘聘請’的安防巡檢機器人。它的上崗,相比之前人力巡檢,不僅縮短了工作時間、降低了人工成本,還提高了工作效率。”濱河庫負責人羅鑫介紹說,用智能機器人替代傳統人力,成爲庫區向數字化、智能化邁進的一大步。

回顧過去,從手工記錄到電子表格,從紙質文件到電子郵件、微信傳輸等,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極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和質量。

近年來,隨着數字化不斷發展,寧夏糧食集團以“131551”發展戰略爲指引,以糧食安全爲中心,圍繞糧食產業數字化轉型,運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5G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按照統一規劃、急用先行、分步實施、利舊建新、持續改進的建設要求和國產化要求,打造出了“1+4+N”的“智慧寧糧”體系。

在此基礎上,作爲“智慧寧糧”示範庫,濱河庫緊緊圍繞庫區智慧化、倉房智能化、指揮智聯化、安全可視化、作業自動化、辦公高效化等“六化”建設內容,創新並實施了智能出入庫、智能扦檢、智能安防、安防巡檢機器人、智能雲盔、智慧廣播、糧情檢測、智能通風、內環流、智能門禁及蟲氣檢測、電子垛牌等系統及設施建設,爲數字化轉型和智能化發展提檔升級。

“我們在‘智慧寧糧’建設基礎上,提升科技儲糧手段,通過運用智能扦樣、智能質檢、無人值守一體機等設施設備,配套相應的軟件系統,最終實現管理上的質量可溯、監管可視、業務可管、安全可控,以及業務上的規範化、流程化、數字化,管理上的科學化、精益化和高效化。”寧夏糧食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軍說。

自助扦檢系統是除機器人濱仔外,濱河庫自主引進的另一種數字化智能設備,可自動檢測常規儲存的小麥、稻穀、玉米的常規物理指標,全程檢驗由設備自主完成,單組樣品檢驗用時在5—15分鐘,最多同時檢測4組,相較於傳統人工檢驗,部分指標檢驗時間縮短了三分之二,不僅有效提高了出入庫期間質檢效率,也通過扦檢全過程的自動化、智能化實現了扦檢分離,有效避免人爲因素的影響。

據介紹,濱河庫“數字管理示範庫”的建設目前已在數字化能力、精益化管理、人糧共安全等方面實現糧食行業多個領先。特別是通過數字化、無人化出入庫系統改造,引入一體機與智能扦檢設備,使出入庫作業方面數字化程度、精益化程度達到地儲西北第一、全國領先水平;通過“物聯網+”、AI分析等技術引入,實現單倉智能化,在糧食數量安全、糧食質量安全、單倉作業安全三方面實現數字化、精益化、智能化管理,整體運用科技儲糧管理方面達到地儲西北第一、國內領先水平;通過引入雲盔系統、安防巡檢機器人、AI智能分析系統等子系統,在庫區安全、人糧共安全、應急指揮等方面達到地儲西北第一、全國領先水平。

相關文章